《童年》读后感
2015级(7)班[毕业]
刘俊毅
2016-02-02 17:02
阅读(146)
我的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段童年的经过,有难忘的,有幸福的,也有悲伤的。
《童年》就是高尔基在1913年写的长篇小说,主要介绍来了主人公阿廖沙丧父后被外祖母接到外祖母家里、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生活的情况和母亲病逝,阿廖沙被外祖父赶到“人间”混饭吃。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等。
读了这篇长篇小说我明白了俄罗斯在当时社会,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我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坚强,勇敢,独立,自信。向阿廖沙的外祖母一样果敢,刚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没有烦恼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很多的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们看来,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地把某个无辜的人无故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天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糖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人们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