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童年》读后感

2015级(3)班[毕业] 柯颖 2016-02-18 17:17 阅读(209) 评论(0) 诗词鉴赏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曾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丑陋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令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觉得恐慌和不安。在这个环境中只有外祖母对他最好,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小说结尾,母亲去世了,阿廖沙被祖父赶去“人间”混饭吃。
   这本书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写出了当时俄国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
    看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现在。我们与阿廖沙的童年相差太多了,比阿廖沙的童年好太多了,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生活,不要再埋怨有什么不好的了。我们应该好好的感恩这个社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