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每个人都有。在我们的印象中童年都是很美好的,但是对于阿廖沙说,童年是不美好的。《童年》这本书写的就是阿廖沙的童年。
阿廖沙三岁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一个黑暗的小染坊。从此之后,他就看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他两个舅舅的贪得无厌,自私自利和他外祖父的专横,残暴。但他也看到了好的一面,外祖父好的时候和他的好朋友“小茨冈”。他的童年是黑暗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
相比阿廖沙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都是幸福的,但我们还是不知足。在别人没得吃没得住的时候,我们在想着玩;在别人失去父母而悲痛时,我们在对父母发脾气。阿廖沙在十几岁时就能独立生存了,而我们连洗衣服都不会。在阿廖沙眼里,外祖母的疼爱是支撑他的最大动力,而我们呢?不仅不会感恩,还会嫌她啰嗦。是啊,我们相比阿廖沙还是太差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没去做,还认为让父母去做是理所应当的。
在这本书,我最敬佩的是外祖母。因为是她带给了阿廖沙温暖和希望。他引导了阿廖沙。可以说,如果不是她,那阿廖沙就会走上歪路,因为阿廖沙见到的黑暗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没有一个人帮助他,他就很可能受到影响,走上不归路。也是外祖母的保护带给了阿廖沙一个信念,就是好好活下去。
读完《童年》以后,我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