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压岁钱是好是坏?

2016级(11)班[毕业] 徐誉玲 2017-02-10 09:35 阅读(172) 评论(0) 我的作文

 压岁钱的由来一共有三种:

  压岁钱的由来1:

  旧时除夕有守岁、辞岁的习俗。是夜,祭祀祖先,合家团聚欢宴娱乐,最后辞岁时,长者上坐。受下辈礼拜,礼拜完,由长者散给小辈财物。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由来2: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

又据《资治通鉴》卷廿六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立春日为春节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风俗移到正月初一的春节上,洗儿钱风俗又和春日散钱风俗混合在一起,演变为今天所见的压岁钱风俗

  压岁钱的出处

  压岁钱的名词最早可见于清·曹雪芹的《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有三种:

   第一种: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第二种;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亲把一枚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红包的由来

  最后一种,也就是第三种: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由此可见。压岁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拥有了许多坏处。

  例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目也在不断攀升,致使孩子的零花钱增多,而不能学会节俭,会大手大脚的花钱,不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会加重父母长辈的经济负担。过多的压岁钱会使造成一种心理错觉“过年没有压岁钱是不行的”,反而会增重逆反心理,更会使有的孩子养成了爱慕虚荣、比奢侈的不良风气。而且或因溺爱,或缘于攀比,或显示阔绰,往往把爱心与压岁钱简单地等同、量化,这就有悖于给压岁钱的初衷了,极易使洁白无瑕的童心扭曲,养成坐享其成、花销无度的习惯,甚至会导致品德败坏而不能自拔。可见,压岁钱太多的负面作用是不能忽视和低估的。其次,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元旦、春节来临之际,也就到了贿赂的高发期,不少单位和部门不惜动用巨款“犒劳”上级部门和实权人物,成为腐蚀社会风气的一大毒瘤。贿赂现象愈演愈烈,而且现在贿赂的活动方式也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逐渐演变为“犹抱琵琶半遮面”,向上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子女送所谓的“压岁钱”就成了一些人进行感情投资的敲门砖、问路石,这样一来送者、受者都不用再羞羞答答而处之泰然。

  因此,我希望各位家长重视,要明白压岁钱的坏处,理性对待压岁钱,做好对压岁钱坏处的防范。不要让孩子被“糖衣炮弹”的攻击所迷惑掉。

  其实,过年给压岁钱,既要淡化,又要重视,更要对孩子进行“压岁教育”。压岁钱要给得适度,并严格要求孩子做到合理用好这笔钱。作为父母和长辈,要抓住过年给压岁钱的大好机会,对孩子进行“压岁教育”,多给他们讲解人生甘苦,传授处世之道,加强品德教养,这样不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显然比单纯给孩子压岁钱更有意义。

  希望各位家长注重压岁钱这个问题,可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