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2010级(3)班[毕业] 魏文崟 2012-02-10 18:36 阅读(344) 评论(0) 我的作文
作文概要:关于《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由19世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很让人难以想象,在当初科技的发展状况,竟然可以预想到各种先进发明及新奇事物,以至于幻想出沉船的遗骸神奇的使用海底能源的方法。

这些消息的来源,是小说中的人物“阿龙纳斯先生”在“林肯号”上追捕大水怪后,坠入其实是当时最先进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中所得知的。

潜水艇的船长“尼摩船长”优待了作为俘虏的“阿龙纳斯先生”一行人。这其中,包括了先生忠实的仆人“康塞尔”与天下第一号鱼叉手加拿大人“尼德·兰”。“尼摩船长”的优待使得故事的情节有了更多的发展,“尼德·兰”的技巧和力量,“康塞尔”的忠诚,“阿龙纳斯”的睿智以及“尼摩船长”如超人般各方面卓越的能力。

他们在太平洋的海底森林漫步,收获了一只珍贵的海獭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偶遇了鲨鱼;游览了珊瑚密布的群岛及“拉·普鲁斯”带领的两只船只的沉船地:多生暗礁的万尼科洛群岛;在格波阿岛附近两海里突发触礁后,获得了船长许可的三位上岛品尝难得的美食,找到了稀有的变异贝壳,却不幸引来了当地的土著人,尽管他们最后被船长的闪电杖所摄,可变异贝壳却粉碎了;借助潮水的力量摆脱触礁的危险后,三人被迫睡眠,“尼摩船长”正指挥着他的“鹦鹉螺号”向敌人攻击,结果似乎未从书中表露出来,但读者可以知道的是“鹦鹉螺号”的一位船员受了致命伤,这是船长请阿龙洛斯先生诊断后的情况;船长是一位很重情义的人,所以在那位船员死后,“鹦鹉螺号”的船员们与三位外来者(也包括船长)共同前去一个环境深幽的珊瑚墓地,安葬了他们的朋友。

告别了悲痛,众人来到广阔而清澈的印度洋,“阿龙拉斯先生”和他的仆人记录了许多海洋生物的特征,尽管由于此书为小说的原因,并不全部可靠,但它也为青少年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添力;在印度洋中,见识了含有特别的白色的乳海,而究其原因,是由亿万个细微的滴虫造成的,这些微生滴虫彼此相连,有时能达到好几里格那么长;又来到了以生产珍珠而闻名的锡兰岛,是以向采珠场进发,“尼摩船长”检查了一只巨大贝壳,遇到了不在采珠季节采珠的印度采珠人,而那位采珠人不巧碰上了臭名昭著的鲨鱼,“尼摩船长”忽地上前救出他的“同胞”,但终不敌鲨鱼,此时英勇的鱼叉手也突地向鲨鱼发起攻击,鲨鱼在接连不断的攻击后,最后残喘,毙命在鱼叉之下,他们救出了那个可怜的印度人。

这之后,船长对阿龙洛斯先生说了一句话“教授,那个印度人是一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我现在还是,并且直到我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也是,那些被压迫人民的一员”

这同时表露着船长之前对敌人的攻击的意图,是复仇,是反抗奴隶制的行动

沿着亚洲大陆沿岸,船只驶向红海,根据尼摩船长的解释,红海的名字由来是因为“三棱藻”所不停产生的紫色粘性物质染红了海底,特别是在多尔湾,那里的海底,如同血海一样;并且“阿龙洛斯先生”在与船长的交谈中,得知了被船长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存在,并且在后天利用此隧道抵达地中海;在那之前,鱼叉手耐不住饥渴的欲望,带领着船员向一只海上的儒艮发动了攻击,胜利的结果带来了满载的战利品,“鹦鹉螺号”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愁食物的问题了。

一个夜晚,船只进入了阿拉伯隧道,不到20分钟,船只来到了地中海。次日 “尼德·兰”与“康塞尔”惊奇地望着一片汪洋……

但这也刺激了“尼德·兰”的神经,他不想再在海上待下去了

在地中海,“鹦鹉螺号”遇上了一名裸潜者“尼古拉斯·帕斯卡”,船长将价值不可计量的无数金条交与他手,即在大陆上坚持反抗的人们的手里;“阿龙洛斯先生”又一次做了详尽的笔记,但由于船长急切地想离开他厌恶的国度,教授没能准确地观察繁多的海底生物。

来到大西洋,“尼德·兰”已做好逃跑的准备,但船长要打捞西班牙船只遗骸中的宝藏的主意,使三人失去逃跑的大好时机;一个晚上,船长向先生提议进行晚上的海底漫步,来到了神秘的——亚特兰蒂斯;第二天,船员们来到了一个海底煤矿,开采从海水中提取电的必要物质;“鹦鹉螺号”下潜到水下16000码的深度;屠杀了一群害兽。

关于“鹦鹉螺号”的行程,它还去到南极,到过北冰洋,在此不一一赘述。

尽管中国当代青少年不能效仿“尼摩船长”进行武力抗争不合理事物,但也要学习他勇于斗争的精神,拼搏进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