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阅读了斯威夫特所著的著名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第二卷,主人公格列佛来到了大人国。一开始,他被一个当地人捉住,带到了一个农民的家里,结识了农民的女儿葛兰达克利赤。农民拿格列佛表演赚钱,葛兰达克利赤一路上关心照顾着格列佛,平时教格列佛该国语言,是格列佛的“保姆”和“老师”。葛兰达克利赤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与农场主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有所感触的是格列佛被带入皇宫后,他与皇帝的交流。国王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国王听后却大加指责,对使用武器来巩固国防大为反感,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治理国家。国王认为“这是人性中的贪婪、争夺、伪善、失信、残暴、怨恨、嫉妒、淫欲、阴谋和野心在作祟,才会产生这些恶果”。他认为发明火药的败类一定是魔鬼,是人类的仇敌。作者借此揭穿了英国政治的黑暗和残暴,揭露了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同时作者的讽刺对象不局限于英国的政治和社会,而是指向了欧洲的文明制度。这也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以仁爱治理天下,生存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