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假期的60多天里我读了许多本比较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比如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美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苏联高尔基的《童年》······,在这些书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美国海伦·凯勒所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来自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时本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就在1岁7个月的时候因疾病成了个失明又聋哑的人。每天生活在暗无天日、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海伦的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不到现实生活中的爱,她的内心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直到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才燃起了海伦对生活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学会了阅读和写作,认识和体会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凭着海伦坚强的意志,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考进大学到走向社会,一路的艰辛和努力,足以让我们动容。
海伦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这本书里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在文中海伦想自己如果可以有三天光明将会去做什么。第一天,她要看到老师和亲朋好友,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他们的外貌深深地印在心上。第二天,她要去参观博物馆、戏院或电影院,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第三天,她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的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看啊!一个长年生活在无声无光世界里对生活有多大的渴望,海伦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写字和说话,学习的过程异常艰难,在又聋又哑的缺陷下,她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但是海伦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地去超越自己,最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海伦的传奇人生,除了自身坚强的意志,更是爱让她走得更坚定。在她步入社会之后,一心进行着慈善事业,不断地将自己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他人。也正是因为怀着一份对爱的感恩之心,她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应该做的事。一时的困难和逆境并不可怕,最关键的是我们最终的选择,选择懦弱,将一事无成;选择坚强,勇敢一生。
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如果我也是一个成天生活在无声无光,暗无天日的世界我应该会如何选择,选择懦弱?那么就会一事无成;选择坚强一生,我们在生活中如遇到困难,不应该低头认输,而应该抬头去战胜它、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