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水浒传》读后感

2010级(1)班[毕业] 黄思平 2012-08-12 17:00 阅读(260) 评论(0) 我的作文
作文概要:    我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情有独钟.《水浒传》是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巨著.它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中塑造了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个性之鲜明,在中国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这些英雄豪杰的斗争之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我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情有独钟.《水浒传》是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巨著.它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中塑造了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个性之鲜明,在中国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这些英雄豪杰的斗争之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的威猛仗义,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那是忠义二字.
      他是一团火,一团抗争的烈火.在他身上,永远体现着性格的彻底自由与无拘无束.他是桀骜不驯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缚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将自己对于社会,制度,正义不得伸张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反抗和自由的热切向往.然而,他一生追随宋江,忠义不二,即使对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满,最终仍然选择服从,因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远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说:"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边的小鬼."
       忠与义在《水浒》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颂的,更是贯穿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但忠义,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成为了古董.它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一面,被人们保留着,而它的忠诚与义气,人们长久相处肝胆相照的一面,却被丢弃了.而此时的忠义,已成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高贵品质.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为人处事的标范.但现在呢,似乎已烟消云散了.我常常羡慕古人思想的纯洁.是他们,才有了生死与共的真挚情谊.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也许会讥笑他们的幼稚,但我们丢掉了多少真挚的,纯粹的情谊呢 我们的情谊中有多少是与利害直接相关的.这些真情实谊是否随着生活的紧迫而逐渐消失呢 忠与义,体现着古人多么诚挚的追求与向往.忠诚与义气,是它们得以让天南海北分散的人而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拧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断的绳.在他们心中,这是高于一切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