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解语花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老旧唱机,唤回了过往的思绪,戏子的年代有了开始却没有结尾,正是有这种残缺不全的美丽,才会让世人耳边还萦绕着那韵意悠长又细腻柔和的戏曲。
他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当家,又是一位闻名于世的戏子。
多年前正是一场大火吞没了他的家,一夜间他的幸福全毁了,他的管家把年纪尚小的他交给了当时相当出名的戏子二月红,人称“二爷。”他站在二爷身边,望着管家远去的身影,小小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下。二爷和蔼地摸了摸他的头笑道:“从今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学唱戏吧。”雨臣乖巧地点头,二爷的笑意更浓了:“我为你去一个艺名如何?”他用稚嫩地嗓音问道:“艺名?”二爷的目光移到了庭院里的一盆怒放的海棠花,意味深长地道:“解语花娇枝朵朵,你就叫解语花吧。”说罢,二爷给了他一把折扇。
师傅二爷对他相当严格,曾多次他咬着牙强忍着泪水重复一遍又一遍的动作,他不懈的奋斗换来了成功。一年后二爷开始教他上妆,教他花鼓戏。学唱花鼓戏的当天晚上,他裹着被子,枕头上满是他委屈的泪水。学戏的生涯是多么的艰苦,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着,舞台上都是他努力的身影,无数委屈的泪水与辛苦的汗水滴落在舞台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少个风花雪月,多少个季节交替,他成功了,解语花的名字已经令世人熟记。
二爷的朋友都在夸解语花的戏相当精湛,二爷总是礼貌的微笑以对,他看着台上那婀娜的舞姿,细腻圆润的戏腔,内心充满自豪。
解语花放下那支勾勒眉角的描眉笔,在铜镜前,他穿上那袭华裳,珠翠伴琳琅,水袖妆华裳,衣裳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二爷的话还回荡在耳边“上了舞台,你就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演绎的角色。”他虽然演的是别人的戏,但却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呀。演绎的角色是他的泪是他了笑,这些情感都是自己的呀。
“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蝶……”一曲终了,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冷眼看过一片纸醉金迷的景象,轻眺嘴角,勾起一抹甜甜的微笑,拈着兰花指缓慢地打开二爷给他的折扇,上面画着一朵朵盛开的雪梅。他伴随着掌声走下华灯照耀的舞台。
有许多高官大人都有邀请过解语花到他的府邸去唱戏,他都轻挥水袖留下一抹艳丽的微笑谢绝。他的戏不为谁演,他演的是自己,舞台就是他的人生。解语花的微笑,凤冠霞衣,柔软甜润的嗓音真的看不出他其实是一个俊朗的男儿。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就被他以前的管家打破了,解家已经撑不住了,请他回去救救解家。他面无表情的看着管家,藏在水袖的里的手握紧拳头,他看了一眼师傅二爷,二爷也给了他一个回去的眼色。他从学戏后的第一次换上了一套整齐的西装,俊朗的面容有当年解家当家的英姿,在家族中人人都叫他‘花儿爷’可谁又知道这位年轻的解家当家是戏台上红遍全场的戏子解语花。
回到解家后,他巧妙的把解家一切混乱的制度都理清了,解家大大小小的盘口都重新运作起来,把处于低谷中的解家重新救了上来,他得到了解家的认同当任解家家主的位置。这个重任压在青春年华的他身上。
在闲暇时,他还会重回戏台,穿上已泛黄的那袭花影重叠的衣,带上繁复华丽的发钗,点上几粒朱砂,抹过一片桃红。解语花又重回戏台,重回那耀眼的舞台上,挥舞的水袖,妙曼的舞步,婀娜的身姿,台下的观客也毫不吝啬的拍着掌声。在台下的一个位置上,一个戴着墨镜的人坐在那,手轻轻跟着台上的乐曲拍打着节奏。他的余光看到了那个人,但他只是一笑而过,衣袖遮住了他的笑容。
曲终人散,那个人走向前道:“花儿爷,有没有雅兴为我唱一曲?”这次他没有一如既往的拒绝。“贵妃醉酒。”那个人拍了几下手:“好。”在没有胡琴羌笛的伴奏下,他迈着优美的舞步,细长的水袖围绕着他的旋转而飞舞,杨贵妃的华贵让他演绎的淋漓尽致。“陛下,可问你您的尊姓大名?”那个人道了一声:“黑瞎子。”他眯起狭长的丹凤眼,把一个酒杯递给那个人“陛下,再来一杯吧。”说罢,一口饮尽手中的另一杯酒。“好。”那个人也笑着一饮而尽。
可是多少年过了,身边没有了曾经的故人,没有师傅二爷,那些年的一切就好像梦一样,现在如梦初醒什么都没有了。他现在是解家当家,而不是曾今舞台上的解语花,他无法忍受作为当家的孤独。他最后一次穿起那染尽红尘的华裳,独自一人唱着儿时的戏曲,他手里拿着折扇在无人的舞台上哭的泣不成声。
那一年他26岁,舞台下都是一片惋惜声,他,解语花倒在了舞台上。还未卸下的美丽妆容还在他的脸上,他的芳华好在,可眼角的一滴泪顺着脸颊滑落……
解雨臣,这个名字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就连他自己也遗忘了,它被解语花这个充满意境的名字代替了。
他,莲步轻移,锦绣折扇洒金,家世为引,一生刀光剑影。台上花开又一季,台下风雨几时起。
世有解语花
凭谁解花语
解得佳人相思意
谁解落花思了谁
只是人生如戏
散场已成结局
解语花走在了前面却忘了回头看那曾经的故人……
台上戏,台下的人可记起?戏子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可却是个悲剧的存在,戏子不是虚假的,他所付出的点滴都是真真切切的,没有人可以把戏子这个职业看做是卑劣的职业,他们高尚,他们追求艺术。试问现在又有多少人心中还有戏曲的位置?这颗曾经在民国时期相当璀璨的明珠现在是否还在发光?这华丽的艺术是中国最珍贵的宝物,可谁还珍惜过?戏曲被世人渐渐淡忘,舞台上的戏子也被人淡忘,难道这个中国的特色最终还是躲避不了败北于历史的洪流吗?如今戏曲这颗发光的宝石已经渐渐黯淡,不过还有一些在默默支持这个华丽舞台的戏子们,他们是宝石最后的光芒,愿这微弱的光芒还能灿烂起来,愿这中国特色能重振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