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院中穷苦人的日常生活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无论是酷热、狂风、暴雨都能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穷苦的孩子从小便要为填饱肚子而奔波。在这里,作者不是隔岸观火,也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自己的人物站在一起,怀着与他们同样的痛苦和愤怒,写出了城市悲惨的生活下去,也不应该再这样盲目挣扎下去了。不同的生活秩序表现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性格和心理。而环境描写,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柳树病了”“枝条也懒得动”,表现出天气的炎热。而这叮叮当当吵杂的铜铁铺得不断发出的声响确实令人焦躁。动词“奔”、“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车夫们口渴之甚,思水之切,可见天气之炎热。
可过不久,“乱撞”一词生动形象,形容雨点的急骤猛烈。一个“砸”字,写出了雨滴之大,既和“乱撞”相照应,由于“哆嗦”相呼应,突出了雨气势的猛烈。暴雨之大之极之壮观令人惊叹。而祥子与其他的车夫一样,只能在水里“挣命”。
但雨很快就停了,雨过天晴,景色美丽,色彩丰富而鲜艳,而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大杂院中的人们却顾不上欣赏,雨下到穷人的世界中便是灾难。此处老舍先生是以乐景写哀,反衬贫民生活之苦,对比手法突写出了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
整个小说揭示的正是一个富人和穷人对立着的、前者施虐后者受苦的没有公道的世界。下雨,本是自然想象,谈不上公道或不公道,,而作家却赋予了它“不公道”的属性,作家的笔触伸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老舍先生所追求的,就是要写出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呼唤改天换地,造出一个公道的世界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