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傅雷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在美术,音乐鉴赏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与儿子通信时,他也对中外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做了深入剖析,其间不乏对贝多芬及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经典点评.因此,《傅雷家书》 也是一部优秀的美学鉴赏作品. 由于在傅聪幼年时傅雷先生对他的教育过于严格, 导致父子二人关系并不亲密。
面对这样的父子关系, 傅雷先生在通信伊始就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悔恨, 并且在以后的信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适当的地方, 并感叹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他懊悔的同时也夹杂着自豪。
当儿子傅聪在国际钢琴赛事上获得大奖时,他会 忍不住大赞道:"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 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能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当他感到儿子在思想上更加通达更具哲思时,他又这样写道:"你分析能力比以前强多了,态度也和平得很.爸爸看文字多么严格,从文字上挑剔思想又多么认真,不会随便夸奖你的"; 而当他感到儿子在日益成熟时,他丝毫不吝表达自己的爱意与赞美:"孩子,你一天天的在 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 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 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当作一 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我们常说"严父",而严父的"严"正是基于对子女前途的忧虑而产生,是一种更悲剧性的付出.因为,当子女们年纪尚小时,往往无法理解这份隐藏在严肃外表下的感情,很可能在父辈与子女之间刻下了一道深沟.只有到儿女心智足够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才 能真正理解父亲.傅聪先生即在自己的回信中这样写到"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可见他也渐渐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 傅雷先生正是基于对儿子的深情,才借着书信与笔墨表达出平时未曾出口的关怀.
这是凝结了一位智者思虑的家书.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他的高洁品德在与傅聪的信中表露无遗,由于傅聪先生一直在外国学习,表演,傅雷总是提醒他祖国, 民族的重要. 某次傅聪想回国探亲时他以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为由拒绝,而事实上他内心里极渴望与儿子团聚. 这也许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可以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不过分要求,可是对工作及祖国的热爱总是无限度的. 书中展现出的傅雷先生的优秀品德,也许在现今的社会中已经相当少见,但正如普希金所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所以,正是基于此,这份回忆便更增其可贵.我们从他的家书中,不但能了解到这对父子之间感人的故事,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