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鲁迅的名字,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吧!小学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他了,听说,他是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地位也很高的大作家,他也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在暑假期间,我又寻找了鲁迅的文章来读读。我找到了一本名为《朝花夕拾》的书本。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不错,“在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才捡拾起来”,意味着回忆点点滴滴的往事,耐人寻味。鲁迅用这个名字为题,正好说明了本文是以鲁迅晚年回忆自己的童年故事为主。
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我特别熟悉,叫做《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在鲁迅童年时的百草园里,有无数的乐趣。可以看麻雀.听蟋蟀蚰蛉弹唱.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回想起我自己的童年生活,再与百草园的生活比起来,真是毫无乐趣可言。没有端详过麻雀,虽然知道认识蟋蟀的模样,但终究还是没有亲自见过,不知道“天子”是什么东西,也没听说过人形何首乌的神奇功效,斑蝥好像是“放屁虫”,可是没有亲自按过,因为母亲不许我去碰它,说是有毒……我们生活的地方,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这些东西已经很少见了。像是长妈妈对鲁迅说的吓人的“美女蛇”神话故事应该也听说过几个,可惜现在却想不起来了。
童年时候的我,要学许多东西,像是英语.数学.语文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所学的知识是很简单的,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想尽各种方法让我们理解课本的内容,比如说:做游戏,答对问题后有奖励,像是糖之类什么的,加上内容比较符合我们小孩子的思想,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可是,与鲁迅童年时在三味书屋里的生活对比,真是天渊之别。鲁迅他们在书塾里,差不多一整天都在读书,而且读的内容很深奥,老先生又不允许学生问除了读书以外的问题,简直是枯燥极了,加上他们不像我们,有得下课,可以走去操场和学校内别的地方玩,他们只能呆在一个像一间教室一般大小的书房里,玩也只能是偷偷地玩。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当时的书塾教育有多么的死板。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再想想鲁迅那时的生活,我们有空调.有暖气,不用担心热得流汗和冷得发抖,还可以吃到鲁迅那时有的人一辈子也吃不到的东西,可在鲁迅的那个时候,却有我们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真正的童年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