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非画美如画,豪杰壮士影叠叠。侠义如酒浓于酒,男儿放饮情烈烈。山寨如家胜似家,挑灯把酒三军悦。兄弟非亲心更亲,前生来世总相携……”
波澜壮阔的音乐如同潮信般一阵阵地冲击着我的心房,像是不经意触到了某根柔软的心弦,使我不禁泪水盈眶。《水浒》的故事就像一册连环画,在思绪中缓缓展开……
《水浒传》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加工改编而成。它以北宋末年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为背景,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单梁山好汉揭竿而起、 反对压迫的故事。好汉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怀揣着悲酸楚痛的过去,奔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目的,聚集到梁山泊上。平日里,他们相敬相爱、情同手足,“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大块吃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战场上,他们个个勇武利落、英气逼人,奋勇厮杀,捷报频传,使朝廷上下惶恐不安。可在这个极盛时期,一心要报效国家的宋江带领众将集体招安,反寇为官。他们奉命破大辽、平三寇;一番征战后,将士们十已去八。最后在高俅、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个奸臣的算计下,宋江等人死于非命。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土崩瓦解。
一个王朝的兴亡,取决于君王的明昏,即是用人的忠奸。小说的开头介绍了本是泼皮出身的高俅,因踢得一脚好气毬而平步青云的故事,直叫人连道荒唐!可想而知,这徽帝也不是个明事儿的主儿。而奸臣们在皇帝的庇护下,先是吃人血,挖人心肝,榨尽劳动人民的油脂,继而危害社会、荼毒风气,最终导致朝政覆灭。突然间也能理解宋江一心要招安的念头了——有抗争才有出路!面对奸臣当道的国难,若随遇而安、消极避世,期盼云开日见也枉然。所以哪怕梁山起义以失败告终,它也是忠贤的代表而非一般草寇,因而成为千秋万代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光。
撇开大的不说,其实,真正打动我的是好汉之间的兄的情谊。不说梁山聚义时“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的豪言壮语,就是一句“哥哥”的朴实叫唤也让我不禁莞尔。小说中几处出现好汉梦里知兄弟祸福的场景,与其解释为他们上应星曜、心有灵犀,我宁愿相信是他们“兄弟情义一线牵”的结果。《水浒》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吴用和李逵。吴用平日致力辅佐宋江,如同他的左右臂;在宋江痛失手足时开导宋江,教他看淡生死祸福。听闻宋江被毒害后,他二话不说前来吊唁,并自缢在坟墓旁的大树上,魂魄随其而去。而李逵这条粗莽汉子呢,谁的都不听,就听宋江哥哥的。他几度与宋江出生入死,被宋江下药时也无怨无悔,声称“死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感情纯朴而真挚。都是些重情重义的汉子!而如今,很多人都以钱权为重,都为自己谋私利,不愿付出,不愿心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竟也成了所谓的“至理名言”;甘愿付出的称为“冤大头”,竟也有些贬损的意味。我们不应该如此,而是要讲究情谊,因为家庭和亲友才是我们的全部。
“人间恰似水泊,情义兰舟通彼岸;天地宛如山寨,四海兄弟赴盟约”,《水浒》以它独有的艺术特色影射了人文社会的面貌,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