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是谁放走了曹操

2011级(1)班[毕业] 朱依利 2012-08-31 12:07 阅读(283) 评论(0) 我的作文
      《三国演义》中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曹操的八十三万人马毁于一旦,最后,焦容枯发,如惊弓之鸟,败往南郡。在华容险道,曹操自以为心计高明,大笑说:“倘若蠢夫孔明和周瑜小儿在此设下一支伏兵,那么我等今日非死不可矣!”笑音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关羽带兵拦住去路。谋士程昱道:“丞相,关羽其人,欺强而怜弱,最为重义,您可用言语打动他,放我等一条生路。”曹操于是拍马向前,以当年关羽在土山被围,“降”曹后,上马赠金,下马赠银,过五关斩六将之事言于关羽。关羽念其旧义,遂放曹操一条生路。后来的人,在谈到这一段的时候,都认为放走曹操的责任在于关羽。我则认为,关羽固然是一个重义的人,但放走曹操的关键人物不是关羽,而是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没有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但却在帷幄之中,做好了让曹操逃脱的安排。
      推究一下赤壁之战时的局势,曹操统一了北方,他所顾虑的诸侯已经被他杀的杀,收的收。当时,能与他抗衡的只有孙权,再一个就是被曹操称之为英雄的刘备。但那是,刘备尚无一席安身之地。诸葛亮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告诉刘备应取的策略:让曹、孙两家拼杀,而刘备可在其中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诸葛亮游说江东,促使孙权下决心与曹操开战。当时虽说刘、孙联合,但各有异心。孙权要杀曹操,灭刘备,统一天下。刘备则要充当渔人,在孙、曹相争中获取利益。
      诸葛亮正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才在华容险道派下关羽拦截曹操。因为他知道关羽的为人,也知道关羽必放曹操,更知道只有这样,孙权才不敢马上进攻刘备,而刘备还能在曹、孙相争中充当渔人,继续获利。这正是诸葛亮深谋远虑,比别人高明之所在。
      试想,如果诸葛亮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在华容道上埋伏赵云或者张飞,那么当然可以擒杀曹操。表面看,孙、刘联盟得胜,但更有益的却是孙权,周瑜马上就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力量弱小的刘备,到了那时,即使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挽救刘备的厄运。
      古人云:有志之士,不为一粟而诱惑,终以目明而视。那么,今天的有志之士更应如此,不可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打算,不可因为现在而放弃未来,不可“过一天,算一天”的打发日子。在干什么事情之前,总应该想想会给今后带来什么结果和影响,做一个深谋远虑的“诸葛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