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傅雷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就是因为家书中饱含对孩子的深厚情谊。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他要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培养他。
傅雷给傅聪写到:“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写家书,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有些父母效仿傅雷曾对傅聪的严厉教育,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殊不知傅雷后来悟通了,所以他才能和儿子成了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