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大规模的考试,又是一次鼓足的风帆一样的那把冲劲和那种殷切的希望。可又是泄了气的球,无弹性,无动力死了似的失望,不用批改试卷,不用排名,考完五门试,和同学们一对答案,我就知道我错了很多,我知道自己又退步了,又“名落孙山”。
我茫茫然地在操场上踟蹰,心绪如麻,剪不断,理还乱,万念俱灰。不断地反问自己:“这次考试又是哪里出了错?考前该复习的也都复习了,考场上也心无杂念地做题,已经很认真,仔细了。可是为什么有些不该错的题目又错?为什么总是失误?这次我已经全力以赴,平时也很努力,为什么总是考不好?为什么?为什么?”我喃喃自语着,也管不了别人是否认为我疯了,我大声宣泄着内心的不快,“为什么我又考砸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操场上响起我的回声,没人回答我。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空虚,那么委屈,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痛楚。
这时候,一个同学跑了过来,皱着眉头生气地推了我一下,“你这算什么,考砸了也能在500多名学生中考进前100名,而我呢?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从来没有一次考进前200名!你真是太……太……”那个同学激动地用手指指着我,说不下去了,突然又冒出一句:“我真是太鄙视你了!”便气恼地走开了。
我更加茫然了——人为什么总有那么大的差异呢?一进入初中,我便有些迷茫。尽管每天都都充足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可总觉得过得迷迷糊糊的,再也不曾真正的有过“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情逸致。即使有一点,那也是勉勉强强的,更不曾回忆,向往过童年那最难忘的三个梦;有的只是那准备奔赴“学习战场”的矫健的步子,有的只是那微微弯着身子奋笔疾书的身影,有的只是“奋进,拼搏”的心中呐喊。再也没有曾经对自然的独特的审美与思考,只觉得书就是营养,就是力量。
紧闭双眼,忘记模糊一切,随着那一阵湿润的风,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城市的喧嚣,我一个人站在家后的竹林边。又弯又窄的小路消失在古老又破旧的平房深处,枯枝落叶错落有致地铺在地面上,绿油油的竹叶交织着,随着一阵阵凉中带暖,暖中杂凉的风儿,奏出一首首天籁之音。河水潺潺地流着,泛起一丝丝笑意。抬头望,那棵古树,枝繁叶茂,随风悠悠地摆着,却遮不住那蓝天。透过叶缝,望着蓝天,仿佛那么小,触手可及,又是那么深邃。我呆呆地站在那,仿佛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