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森林的规则

2010级(10)班[毕业] 邹蕙楹 2011-12-06 12:49 阅读(309) 评论(1) 作品转载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森林,也不例外。

  一次,人们决定整治森林里的“秩序”。他们认为,森林里应该生生的只有树木,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连灌木丛和青草也不例外,它们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这份水原本是属于树木的。那些凋花落叶啦,被暴风吹倒的大片树木啦,还有干枯折断的树枝啦――通通一无所用,它们只会把森林搞得污七八糟。于是,人们着手打扫森林,清除那些“多余的”东西。他们把所有的枯枝败叶都收拾后一起烧掉,然后再把所有的灌木丛砍净烧光。

  这样一来,森林里马上变得整洁亮堂了。人们又在以前被砍掉树木的老地方栽上了新树。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人们开始注意到,森林景象有些不妙:不管你往哪儿看,到处兀立的都是光秃秃无叶的树木。此时离秋天尚早,而满地却已覆盖了一层焦黄的落叶。

  人们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树木怎么一下子都干枯了呢?”

  原因是这样的,当人们打扫森林的时候。他们把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西全都一古脑儿地清除了。残枝败叶、腐烂的枯树是应该清理。但是灌木丛就没必要砍掉了。

  那么,树木和灌木丛有什么关系呢?

  森林――可不单单就是一片森林,它像一座有数十家居民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房屋就是兽穴和鸟巢,其居民是野兽和鸟雀。一部分鸟把巢筑在树枝上,而更多的鸟则在灌木丛中安家。现在,人们砍光了鸟雀栖身的灌木丛。它们也就只好飞到别处的森林去了。

  森林与鸟雀的关系又如何呢?

  鸟雀从早到晚都在“巡视”树干、树枝和枝叶。它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整治森林的“秩序”,只要远远地看见甲虫和毛虫,就会过去用嘴啄住它们,然后带回巢中喂养自己的小宝宝。

  鸟巢每天吃掉的害虫不计其数,一旦它们飞走了,大量的甲虫和毛虫就会迅速繁殖。害虫最先袭击的对象就是树木――吃光树叶,啃尽树根。数年间,它们几乎把树木毁了一半。

  经过思索,人们明白了道理。他们决定向鸟雀俯首致敬,请它们重新来帮忙。为些,他们为鸟雀搭好一个个窝巢,并在窝巢旁撒下谷粒。

  但是,返回森林的鸟雀并不多。怎么,难道要给所有的鸟儿都搭个窝,它们才会回来吗?

  直到最后。人们才真正懂得了森林的规则:仅有人造鸟巢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鸟儿真正需要的是灌木丛和草丛,当初,若不把灌木丛砍光,鸟儿也不会都飞走的。于是,人们又在森林里重新栽上了各种灌木丛。

评论
 
同学:程相宜 评论于 2011/12/6 12:52:37 
森林规则好比社会规则.又好食物链.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