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拥有着着了火的霞光和着了火的山,她,到底是谁?她就是美丽的丹霞山。
2012年4月2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丹霞山拥有白垩纪的地貌,丹霞山是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霞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因此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桥、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间,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石不论大小,座座雄风大气,阳刚十足,赤壁倒悬;山峰险峻无比,造型奇绝,鬼斧神工;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她,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乃大自然之瑰宝。
首先我们去了阳元山,阳元石就耸立在那里。他高28米,直径7米,是以前从石墙里分裂的石柱,是男根的形象。欣赏完阳元石后,我们去了双乳岩、晒布岩以及九九天梯和细美寨。双乳岩像女士的奶头,所以叫双乳岩。晒布岩像从悬崖上挂下来的晒的布匹,所以叫晒布岩。晒布岩的每块布中间的分隔处是因长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我们又去了通泰桥。通泰桥是天生桥中最大的一座,长50米,内拱38米,拱高15米,桥面宽6-8米,桥身最薄的地方厚约3米。桥面平整,造型优美,极似中国“古桥之王”赵州桥,被人称之为“岭南第一桥”。 这座桥的成因,是由于流水顺着裂隙将内部蚀穿,桥体与山坡分离而形成的。离开通泰桥,本来要去混元洞的我们,却走进了一个神秘而人烟稀少的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映山红和两个景点。第一个景点是文瞳寨,我妈妈把它戏称为宝葫芦。第二个景点是雄鹰展翅,那只雄鹰栩栩如生,在陡峭的岩壁上还开着一株映山红,给红色的岩壁多添了一点颜色。
游览完文瞳寨和雄鹰展翅,我们来到了阳元山山脚的九九天梯,从这里我们将去游览细美寨和云崖栈道。九九天梯是从西面登细美寨的必经之路,需要爬九十九级石阶。因为山道修在群象出山中的一头大象尾部的陡峭的山脊上,宛若登天,古人形其曰“飞鸟回翔不敢度”,故称“天梯”。 细美寨在九九天梯的上方,据说原是为通往天宫的三道天门。后因衰败而渐荒废。至明朝末年,闯王举旗反明,天下大乱,当地车头村豪绅吴德彪率一家来此避战乱,重修天门,于山顶结寨,名“细美寨”。
饱览完阳元山,我们就乘船来到锦江画廊。首先我们参观了群象出山和长老仙翁。传说以前这里因河道狭窄,流水曲折不畅,每逢大雨,洪水泛滥,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天宫的长老仙翁得知此事,即命五匹神象钩挖河床,命五匹仙马把水赶入浈江。从此以后这里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神象也化为一处美景“群象过江”,五马也耸立南端,成为“五马归槽”一景,仙翁驻足江边成为长老仙翁,后人为了纪念长老仙翁,把主山称为“长老峰”。 这就是长老治水的故事。不过,我没有看出长老仙翁像什么。第二站是仙人插掌。这块巨石好像一位仙人把他的手掌插在山峰里。下面几站分别是卧虎石、鲤鱼跳龙门、金龟朝圣、大肚佛、六指擒魔、大拇指和姐妹峰。鲤鱼跳龙门其实是一个很像鲤鱼的岩石朝着前面的大石头。卧虎石也就是上面有个古文连笔“卧虎盘龙”。金龟朝圣,左边的山咀是龟头,中间是龟身,这只龟也许是别传寺的和尚放生的吧,所以老是朝着别传寺的方向,倾听晨钟暮鼓、和尚念经,故为“金龟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