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不思蜀

2012级(4)班[毕业] 陈一帆 2012-12-01 23:22 阅读(321) 评论(1) 我的作文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而最讨厌的人就莫过于刘禅这个昏君了,看到书中刘禅所说的“此乐间,已不思蜀”的时候,我气得差点把牙都给咬碎了,心里大骂,你这个昏君,你老爹和你仲父白给你打下江山来了,你简直和秦二世胡亥一样,为什么编写史书的人没给你俩送个称号,叫“史上超级无敌败家子儿二人组。”
      
到了初中,增多了一些科目,其中就有历史这一项,我欣喜若狂,因为以前在家里,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史记》了。翻开历史书,发现有一个课程竟然是关于三国的,我不禁有些惆然,因为我对东汉末年的历史差不多已经忘光光了,而且我家的那本《三国演义》已经给弄丢了,《史记》还在我家书房里面的犹如小山一般的书海中躺在某个角落里长眠,我无奈,只好上网下载一些资料来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资料里有这么一条写着: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看完这一条资料,我心想,刘禅原来如此聪慧,那为何蜀国会灭亡在他的手上呢?又为何他会说出此乐间,不思蜀这句话呢?
 海量的思绪在我脑中炸开,想不明白!想不明白!
 等等,灵感如洪水淹没了我的脑袋,我心想如果自己是刘禅,面对几十万大军围城,我该这么办,是利用剩余大军突围,就算输了也能为蜀汉在历史上挣点光。
      不行!我的将士们还饿着肚子,我的子民们还在城里瑟瑟发抖,倘若敌军攻破国都,那么必定会屠城,即使能为汉室挣点光,那也必需在垒垒的白骨上挣得的。
       一只手旁边是汉室在历史上的光辉, 一只手旁边是数十万人的生命。是奋力突围,被敌军屠城,让汉室在历史的洪流中不被湮没? 还是出城投降,保住蜀城中几十万人的命,让自己遗臭万年?
      下一刻,我泪流满面,我很清楚刘禅选择了后者。 眼前出现了一场画面,一场宴席,一个男人,望着演奏的蜀国艺人,大笑起来,可他身边无不是现出悲慽之容的蜀国旧臣。
       只听一个声音响起:此乐间,不思蜀。


评论
 
同学:陈一帆 评论于 2012/12/2 21:52:35 
我花好多时间打出来的。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