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乐四首
2012级(11)班[毕业]
庄源发
2012-12-04 16:55
阅读(246)
诗词鉴赏
【其一】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其二】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其三】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其四】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鉴赏
以上四首
,分为两组,写作于南齐永明(483—493)年间。“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传说萧赜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熟悉了《估客乐》这一支歌曲。(估客,同“贾客”,行商之人)他当上皇帝后,因追忆往事,写过以“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为内容的两首《估客乐》诗,并让乐府官吏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写得不好,无法同原来的曲调谐合,于是他召来僧侣宝月,命宝月重新写作了两首《估客乐》辞。宝月的作品,很快就同歌曲谐合了。乐府歌人还在歌中加上了表达感忆意思的和送声,使歌曲大行于世。后来,宝月又续作了后两首诗,让乐工在齐武帝萧赜驾龙舟游观五城时歌唱。这几首歌而且被编入舞蹈,在南齐时由十六人表演,在萧梁时由八人表演。直到唐代武则天时,宫廷乐工还能歌唱《估客乐》辞。《古今乐录》、《通典》、《旧唐书》、《通志》、《文献通考》都记载了关于《估客乐》的上述故事,可见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乐府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