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读“机器人中学”有感

2011级(9)班[毕业] 袁颖珊 2012-12-16 13:51 阅读(184) 评论(0) 我的作文

  本文出自野火集对器械式的学技教育进行了一个批判。

  本文中有写道;“有一所‘国中’一口气处罚了八十个学生,因为他们头发过长。有一个教官在大街上罚学生站,因为学生穿着制服当街吃西瓜。还有一位国中校长,因为学生翘课出去闹事,痛心反省之余,大骂经费不足,未难把破损的围墙修好,所以亡羊补牢的第一步,申请经费修费,更有出了名的复兴中学,因为学生上台吻了异性表演者的脸颊而将他们记暗过。”

  难道法律有规定学生不准路长发吗?不能当众吃西瓜吗?台上的动作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若果没有,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呢?

  我们学生到学校上课是一个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处事的过程,但这样机械式的教育真的能让我们充分地学吗?

  本文还写到了当别人询问这些规定的制定者是何方神圣,那些执行者只会为自己推脱,意思很明确,就是自己执行其他与自己无关那样的话,学生又为什么,为了谁去执行呢?

  人的品行是多么深奥复杂的东西,哪里是头发长度能够代表的,说起来像笑话,在台湾的学校里却是件教育大事,真是别人膛目结舌?学生的内在本质似乎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外表是形式,样子对了就可以了。

  在上第一节科创课时老师就问我们有没有人有属于自己的专制,结果有的只有一片无声的回答,我们用沉默回答了老师,一个人都没有自己的专利,不只是我们一班,其他班也没有一个有属于自己的专利,甚至六七岁的小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利,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对比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育体制不同,美国的体制是鼓励学生去创作,而中国只懂得机械式的教育。

  教育者所不自觉的矛盾是:他们在“智”“育”上希望学生像野兔一样往前冲刺;在所谓“德”的教育上,却拼命把学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便控制。这两者其实不能并存,有高压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开放的“智”育,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一心一意要培养规矩顺从听话的“乖”学生,就不要梦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庸才”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

  中国要往前走,培养好我们以及下一代,就一定要改变教育制裁,机器人似的只有成为中国前进的阻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