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使我对英国的剑桥大学充满了向往之情。这次
暑假英国之行使我有幸参观了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我被你深深陶醉。
下午,来到了牛津镇,也就来到了牛津大学。这里的
学习气氛是很浓的,随处可见的就是一位位学生,有的成双成对地走着,有的独自一人,他们的手里几乎都拿着一本书籍,好像要去找一个安静地方
读书;
最使我留连却步的还是那满眼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这座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剑河边上,垂柳成荫,丛林拥翠,衬托着剑河的一泓碧水,整个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意葱茏,令人心醉。在绿油油草坪上,一些学生
认真地看着书,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求。
在剑桥大学,吸引我的建筑无非就是国王学院了。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在亨利六世的鼎力支持下于1441年成立。我走近一看,这所建筑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原本洁白的的墙壁经历了500多年的
风霜
雨打,自然略微发黄。但是,远远望去,国王学院还是那么惹人注目,那宏伟的建筑,使它在42个学院中,脱颖而出。听
老师讲,这所学院培养出的杰出的
科学家,有8位诺贝尔奖得主,DNA螺旋结构正是由该院的科学家发现。看了这所学院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院的荣誉与沧桑历史,心生
羡慕之情。
在剑桥,最著名的无非是由木头做成的数学桥了。眼前的这座桥,由脆弱的木头制成的,现在仍然顽强地在剑河上支撑了250多个春秋,它忍受了250多年的风霜雨打,目睹了剑桥的发展。我听老师介绍,相传这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它展示出现代钢梁桥的雏形,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完美夹角。后来,女王学院的学生为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却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听到这里,我感到了一阵惋惜,不过更多的则是对数学与物理的惊叹与佩服。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站在剑河边上,我不得不想起诗人徐志摩所写的诗——《再别康桥》,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在
生命的最后几年,写出了这首对剑桥的恋恋不舍的这首传世之作,望着这宁静的剑河,我再一次体会了作者的感受,和他一样有着对剑桥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随着即将的结束的剑桥之行,我怀着一份不舍,一份留恋与一份向往,离开了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你让我陶醉,我陶醉于你的美,陶醉于你的智慧,陶醉于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