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图书室书架上,突然看见《城南旧事》一书。拿在手里,童年的回忆蓦然间涌上心头:小时候,住在部队家属院里。部队有一个电影院,经常播放影片。《城南旧事》就是那时候看的。影片的情节已经有一些模糊,却始终记得英子那双大大的眼睛和片中的插曲《送别》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上,静坐在书桌前,翻开书,一种怀旧的情结在心中慢慢地晕染开来:遥远的童年的回忆、清新亲切的文笔,淡淡忧伤的故事……似乎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突然听到女儿的一声“妈妈”,我一惊,看见一双大大的、澄澈的眼睛。女儿得知是这本书让她的妈妈“变傻”了后,也是书迷的她非要“一看究竟”。原本担心女儿无法理解这本书,毕竟时间的跨度太大了,书中英子的生活和女儿的完全是两种生活,可是跟女儿交流后,才知道担心是一种多余。因为不熟悉,女儿竟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看着女儿狂热的阅读劲头,产生了把书推荐给学生的想法。学生和女儿的年龄悬殊一岁,应该有相同的想法吧!
果然,在阅读和准备读后感的一个月里,我成为了学生忠实的听众,听到许多关于他们真实的声音。12月份的读书会异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三个同学还把他们的发言稿发到我的邮箱里。
静下心来,回忆整个过程,终于理解了曹文轩曾经提出的“阅读结构就应该是以阅读经典为主体的”。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才能让学生品味到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