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我从街上走过

2012级(12)班[毕业] 段凯 2013-02-02 16:30 阅读(233) 评论(0) 诗词鉴赏
订好了今年回家的机票,小心地叠着那张行程单,在每一个折痕上按过去,放佛那是一条离家越来越短的路。

  雨后的夜晚秋声瑟瑟。窗外风清月朗,浓密的树冠网住街灯,让那它的光亮透出神秘的朦胧,风,就在这明暗间轻轻地吟唱,它们的声音更显得夜的静谧。

  最喜欢在这样的时候出来,看看前后无人的街,使劲吸一下夜气,然后走向那条树冠交织成拱顶的林荫道,在阵阵凉意里听叶片的声响,故乡从前的味道就会扑面而来。

  那时下晚班回家,走到后海的感觉就像现在一样,几乎一模一样:那风、那静、那气息……头顶的树叶在一片黑暗中轻声细语,说出的全是过往的记忆,一阵阵从心里跳出来,拥抱寂静。

 

  我回国到后海边故地重游时,仍住在那里的儿时伙伴儿,瞪着眼睛从我的讲述里捕捉当年的感觉,她一直住在这儿,却已经很难想起从前了,喧嚣的乐声、五彩霓虹和变质的空气,早就一层层埋葬了往昔,却让我的沉浸如此真切,且是在这远离故乡的异国,这也应该算是此生有幸了吧。

  等我回家时,北京也是这样的凉爽了,心里期待着,却并不包括这宁静,如果也是如此的四下无人,那回家的感觉岂不要大为逊色了。

  是的,享受这种恬静仅限于在异国的夜晚,它乡明月清冷的月光照在思乡人身上,能把想到的一切都蒙上朦胧的暖意……

  北京家后面的那条劲松南路,不长,也不很宽,晚间散步只需走半个来回,就能看数幕街景,和行色各异的人萍水相逢:

  人行道上也有树,也有灯光滤过枝叶,但树下人影忙碌,前面一排是真正的地摊儿,卖廉价的日常用品,后面一溜儿是卧车打开的后备箱,里面亮着小灯,倒最新款的时髦货,前面的摊主儿看上去很杂,后面的据说还是白领,中间是行人的通道,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纷忙中倒也显得井然有序。某位车厢里展示的一种据说能使人显瘦的内衣,我回来德国后很久才从广告上看到。

  卖水果的乡下人聚在灯光最亮的路口,他们的货都放在手扶拖拉机上,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嘟嘟的撤退,留下一溜儿"狼"烟,那天我们并没看见城管的,一个摊主不知怎么受了惊,逃跑时甩落了一地核桃,满街都是哗啦啦的声音,滚落到黑暗中的被人悄悄拣起,多少带点不好意思地塞进兜里,我倒觉得不必那么拘谨,因为很快过往的车辆就将它们压得粉碎,贴在了地上,我听见有人在这一片"咔吧"声里,用不带情绪的声音说:非得这时候出来。

  我在煮毛豆的男孩儿前站住,他的毛豆一块钱一盘,均匀的摆在那儿,我说要五毛的,他犹豫了一下说:太少了,不好给。我说也就是尝尝,于是他把满盘的毛豆往下抖了抖,接着又舀回来一点,用带点方言的普通话说:"给太少喽不好看。"然后就倒进塑料袋熟练地系好递给我,他的脸红扑扑的,也像毛豆似的蒙着一层细绒,挺可爱的。

  哦,这样回想着的时候,似乎就又闻到了那香味,在这寂静无人的路上。

  不要以为这静只属于夜晚,这个小城市的白天也几乎是这样,只不过多了些鸟叫声和偶尔经过的车辆,走闷了就自己唱歌,忽然停下声来的时候就是又想起了北京,想起了我那条热闹的小街:

  每逢月中,街上的邮局前就排起了长队,都是等着取退休金的,我总纳闷:过两天再来不行吗?干嘛非得费这时间,难道老头老太太们也是月光族了?

  虽是这么想,却喜欢从他们边上经过,把脚步放慢,捕捉那久违的京腔京味儿,表面上还要不动声色,唯恐惊跑了生动的话语。

  要回家了,小心地叠着那张行程单,在每一个折痕上按过去,放佛那是一条离家越来越近的路。

  我的小街,你又要为我上演什么呢?

  等待的心,原是这么的令人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