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众所周知,放烟花爆竹,是我们中华民族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它代表着驱灾辟邪,祝福我们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当然,我们过节不仅有放烟花爆竹,还有许多其它有趣的习俗。可是大家知道过春节时众多的习俗中的“留”与“不留”吗?为此,我们组成了调查小队,来探究春节习俗中的“留”与“不留”。
习俗一:放烟花爆竹
作为孩子,放烟花爆竹是我们过春节时最爱的一项活动,因此,我们先对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我们得知关于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兽叫做“年”,每到过年,便出来祸害人类。又到过年的时候了,人们都躲进了家中,十分惧怕年兽,这时出现了一位老者,他告诉人们只要制造出巨大的声响和红色的东西,就可以吓退年兽,人们一试,果真把年兽吓退了,由此慢慢地演变,便出现了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这便是关于放烟花爆竹的传说了。我们询问了几位老人关于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的看法,可回答大多雷同,“放烟花爆竹太危险,有可能伤到人,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火灾,因此,这一习俗当然是不要的好了。”对于老人们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放爆竹烟花伤人、引发火灾的事也不少见,例如:例如:2011年12月14日,龙海市榜山镇消费者陈先生向烟花经营者方某购买800多元的烟花爆竹。12月15日晚上9点多,陈家办喜事后,陈先生拿出烟花燃放庆贺,当点燃第二支“金榜题名”烟花时,忽然间烟花迅速爆炸,炸伤了陈先生的脸部。又例如:2010年春节七天福州市共发生火灾50起,其中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42起,占火灾总起数的84%。2011年春节七天全市共发生火灾136起,其中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83起,占火灾总起数的61%。接着,我们又询问了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回答则和那几位老人截然不同,“放烟花爆竹当然好了,如果不能,那过新年还有什么意思,干脆不过算了。”的确,放爆竹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若取消了这一习俗,过春节也不免确实有些乏味,因此,我们对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提出几道建议,如下:
1、 希望政府在过春节的时候,专门圈出一个场地,供放烟花爆竹使用,并安排一些工作人员,防止危险发生。
2、 希望个人注意在使用烟花爆竹时不要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如将爆竹对他人投掷、将爆竹握在手上等等。
这些,都是在放烟花爆竹时所要注意的事项。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可以留下。
习俗二:过春节拜年时磕头
过春节拜年时磕头的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在,我们在过春节时,晚辈给长辈磕头的习俗已经没有保留了。在古代看来,这是对长辈孝敬的表现,但在我们调查小队的眼光看来,这一种孝的表达放式已经不可取了,因为这种方式会给人带来一种层次分化感,它可能会使人感到难为情,因此,我们认为,现在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不可取的。当然,结论要结合调查询问,于是我们便对家乡有这类习俗的人们展开了调查。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使我们出乎意料——支持过春节拜年磕头习俗的人竟然也不少,他们的话大概是要表达这意思:“过春节拜年磕头的习俗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若是连这一传统文化都没有了,那过春节真没什么意思了,失去了民族特征的春节,还有什么可过的呢?更何况,以拜年磕头的形式过春节,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会使春节的气息更浓重,更有韵味。”在调查访问后,我们发现,对于拜年磕头这一习俗,最主要表现在山东西北地区。结合这些资料,我们调查小组对拜年磕头的习俗提出一些看法,如下:
1、 磕头这一拜年的习俗,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它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的要求。
2、 拜年磕头这一习俗对体现人人平等的观念不一致,会起到反面的作用。
这些便是我们对拜年磕头这一过节习俗的看法。总体来看,对于拜年磕头这一习俗,是不可取的,尽管这是一向传统文化,但它太过于封建、死板,因此,我们调查小队认为,这一习俗不应该保留。
习俗三:给压岁钱
压岁钱可以说是孩子们在过春节时最喜爱的东西了,他们可以拿压岁钱去买小玩具、零食等等,可是大家知道吗?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以前有一种小妖叫做“祟”,和“年”一样,“祟”经常再过年时祸害小孩子,这一年,又是过年,一对夫妇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祟”所伤,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并拿出铜钱用红纸包上又拆开,拆开又包上,之后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这时,“祟”出来了,可正当它要害孩子的时候,铜钱发出了亮光,把“祟”吓跑了,之后,每逢过年,父母都会给孩子一些“压祟钱”,由于“祟”同“岁”同音,所以又称作“压岁钱”。现在,人们对于压岁钱可是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据我们的访问调查,一些人认为,给孩子压岁钱,是孩子们新一年的动力,也是对孩子们的祝福,正因为给压岁钱有着深刻的含义,因此他们认为这一习俗应该保留。然而有些人认为,一些孩子在拿到压岁钱后,会胡乱花钱,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且每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不同,在给的压岁钱的数量上难免会有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们之间出现攀比,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因此,他们认为给压岁钱这一春节习俗,还是不要的好。调查到现在,对于给压岁钱这一习俗的问题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可是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看来,我们会发现第二种观点好像更有理:1、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的社会,处处充满着新鲜,充满着引诱;2、孩子的年纪小,心智不够成熟,容易上当受骗或因好奇而随处消费;3、由于太小,不够成熟,孩子们之间很容易因嫉妒或其他原因产生攀比的心理。
结合种种情况,我们认为,给压岁钱这一习俗不应该保留。
习俗四:贴对联窗花
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美丽的窗花和对联。贴窗花这代表着喜气洋洋、红火富丽、吉祥如意。窗花可以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可以是神话故事,可以是花鸟虫鱼,也可以是吉祥瑞兽等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贴对联,对联也叫“桃符”,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经过我们自身对贴窗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对他人的询问,我们一致认为,贴对联窗花这一习俗可以保留。
习俗五:吃年糕
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呢?因为它代表着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因为“高”与“糕”谐音,所以人们称它为“年糕”。年糕各式各样,而且物美味香,深为人们所爱,并且因为它有着深厚的祝福的寓意,更是使它成为了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美食。然而,一些年糕制作商为了赚钱,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制作年糕害人的事,也不是没有的。这样导致了过年吃年糕也有了一定的危险性,为此,我们对这些人提出一些批评和看法:
1、 过年吃年糕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它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但是,如果在这么美好的气氛下,吃年糕一不小心吃出了问题,那么过春节的和谐、喜庆就会消散,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从这点来看,通过非法的手段来制作劣质年糕并销售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 如果是为了通过这种手法来获取利益,不顾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话,那么,只能说这个人的思想道德是有问题的。
3、 年糕的加工制作应该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去做,这样才可以让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过春节吃年糕是一件幸福的事,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口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我们认为,这一习俗应该保留。
过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的吃饺子,有的吃团圆饭,有的地方还要守岁等等。其实,所有的春节文化习俗,都有它的利与弊,而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正面,还要看到它的反面,我们要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