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参加志愿活动的心得

2010级(4)班[毕业] 丁璇 2013-02-18 23:42 阅读(212) 评论(0) 我的作文

     在初二的时候,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龙城飞鹰”——一个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可是要谈起这方面的经历,我实在是羞于启齿,因为我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是屈指可数。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探访敬老院之行。那次我们主要是去帮助台湾一家慈善机构在敬老院举办活动。套上代表着志愿者身份的绿色背心,戴上志愿者工作证,我深吸了一口气,踏入了敬老院的大厅。大厅内,二三十位老人安静地坐着,一切看来都没什么不妥,但他们的神情毫无保留地透露出寂寞与惆怅。我们也默不作声地站立着,空气仿佛在此刻凝滞了。

   “去吧!与老人家谈心。”社工鼓励道。

  性格开朗的梁、叶二人对视一笑,便主动上前与老人搭讪了。我与另外两名同学推推搡搡了好一会,也羞答答地去了。

   刚开始我选择去交谈的老人家大多是面善慈祥的老奶奶。我操心着一口生硬的粤语,有时干脆讲普通话,这就成为了我与老人沟通交流的一大障碍。但老人们都很理解,总是尽力理会我的意思,努力地配合我。我的羞涩和紧张就这片善意中悄然消释了。渐渐地,我开始用手握着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掌,脸上挂着笑,同时目光柔和地注视着老人的双眼,亲切地话些家常。得到的回应是振奋人心的。后来在与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谈心的时候,我注意到周围的老人的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我意识到,有些老人即便是不苟言笑,也渴望着爱与关怀。我于是在心中谴责自己服务对象的选择性,并转而去关注每一个老人。

  供老人观赏的节目开始了,除了一部分老人在欢悦地应和着,其他老人都倚在木椅上,瞪着眼瞋视着眼前的表演;抑或是眯起眼,靠在椅背上打起了呼。然而到派发食品的时候,老人们一下来了精神,小孩似的雀跃地接过维他奶和面包。有的老人心急地拆开包装袋就细细品尝起来,而动作仍带有老年人的慢态;有的老人眼观四周,小心翼翼地藏在身上或随身携带的布袋里,脸上显露出满足与自得。看到这番景象,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常说的“老小老小”,本想咧嘴一笑,却发现心里满是酸楚。

  活动结束之后,领队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见到的是院里精神状态较好的老人;有些情绪狂躁,甚至神志不清的老人被安置在楼上,没让他们出来。众人听后都缄默不语。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我想起那一张张孤独的衰老的面孔,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阵阵涟漪。

  在此,我想向全体公民说:“面对弱势群体,处境更为幸运的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伸出援助之手。志愿活动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从来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行动起来吧!”

      我是一名志愿者,我骄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