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春
2011级(3)班[毕业]
李泳欣
2013-04-21 13:51
阅读(221)
作品转载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然地离开人世 。春天,是美妙的时节,是充溢诗情的季 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活力勃勃的开端 。
自古以来,诗人喜欢春天,赞誉春天, 是由于春天风光恼人,处处皆可入诗。漫 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万紫千红、争 奇斗艳,令人琳琅满目,随意采撷几朵, 渐渐品读,不知不觉已沉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整齐。有 情芍药含春泪,有力蔷薇卧晓枝。”这是 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 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 莹,春黑暗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 ,蔷薇静卧枝蔓,鲜艳妩媚。这里有远景 有近景,有动有静,无情有姿,随意点染 ,整齐参差。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 自具一种清爽、婉丽的神韵,非常惹人喜 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 有好诗生眼底,布置句法已难寻。”这是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 天晚上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 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 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示在读者面前,然后, 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 。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 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 春意,这种真假相生的办法,给读者留下 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春日》。这首诗写春天黄昏之景。斜阳 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 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气氛,这里有春 之境的美好,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 的浓郁,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 们会关闭胸襟,纵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 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 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 活力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 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寻食,这些 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近景透过窗 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这首诗生动传神,清爽流转,读来令人神 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 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 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 写春游的绝句。春黑暗媚,勾起了出家人 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欣赏春光。驾着 小篷船出游,将船停靠在古树下,拄着藜 杖桥东散步。虽是平淡无奇,但古木阴中 停靠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 如一帧中国现代的文人画。后两句精确精 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怒放,小雨纷繁,杨 柳飘舞,西风和暖的美丽而恼人的现象, 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 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 渲染,便泄漏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 酷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 童散学归来早,忙趁西风放纸鸢。”这是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详细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 日乡村特有的明丽、诱人的风光,二月里 ,春黑暗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 条轻拂堤岸,仿佛被美妙的春色沉醉了。 三、四句描绘了一群生动的儿童在大好的 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形,他们的欢声笑 语,使春天愈加富有暮气。这首诗落笔明 朗,用词洗练。全诗弥漫着愉快的心情, 给读者以美妙的心情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集,小雨翻萍上浅沙。鹅 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 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 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 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 面非常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 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现象寄本身的 慨叹,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 ,牵肠挂肚.
大自然的山石草木,花鸟虫鱼,风花雪月都有它心爱之处,酷爱自然,才能够细致察看景物,才能够由感念,并到达物我异化,以自然启迪理想人生的意义,《登岳阳楼记》中若范仲吞没有对“霪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两幅图景细心描摹并抒发感物而悲,览物而喜的心境,就无从领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超脱,更无法提出震憾古今的“后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之乐”的积极的政治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庄子、屈原、李白等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恣肆飞扬的世界,大多是托物言志,运用夸大,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可上天上天,可与自然异化的充溢艺术感染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