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他是谁?他是老魏,我的奥数老师。
记得第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良师益友”四个字。他说:“我希望我不仅做你们的好老师,更希望做你们的好朋友。我会向这个目标靠拢,你们以后可以称呼我为‘魏老师’,也可称呼我为‘老魏’。但后一个称呼会更让我有成就感,因为说明你们和我没有距离感。”
他北大毕业,人也长得帅。上课生动有趣,经常发明“老魏一点通**定理”,把那些枯燥的数学定理讲解得像故事一样吸引人。课余他总爱玩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朴素、意味深长的道理。
有一次,他要我们全班玩一个“请”字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说一句口令,但是前面加“请”字才可以去执行。比如老师说“请坐下”才能坐下,如果说“坐下”就坐下了,就出局。这么简单的游戏玩到最后,只有一个同学没有出局。他说:“同学们以后要经常记得说‘请’这个字,这是礼貌用语。同时记住:一个人的定力有多强,他就有多少的成功率。”
又有一次,他拿来一根绳子,问我们怎样在不挪动双手的情况下,把这根绳子打一个结。我们苦思冥想想不出来,他故意卖了卖关子:“你们想知道的答案我不会公布。”
啊?不要啊。”我们大叫,把嘴巴张成了“O”型。
“你们没见过帅哥的,这么惊讶干嘛?我的话还没说完,我不会公布答案但我会展示。”
只见他把两手向内交叉再拿绳,双手拉直。一个结神奇般地出现了。他说道:“有思维定式的人成不了大气,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与别人有不同思维的人。思维灵活的人干活麻利,不会浪费时间。可以拿节约的时间做一些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
还有一次,他先让我们猜自己半分钟可以后手多少下,我们大部份人都答40次,他让我们立即试试。结果呢,我们每人都拍了140---180次,这个数字让我们很吃惊,他又说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永远不要看低自己。当你觉得某件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问一问自己,你尽到全力了吗?”
老魏,他成功地用知识武装了我们,并且成为了同学们的偶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