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童年>读后感×2

2011级(3)班[毕业] 陈美华 2013-07-25 21:26 阅读(227) 评论(0) 我的作文
作文概要:无

苦难中的财富

——读<童年>有感

    “我想发生在你身上的一些不幸经历能让你从中吸取力量(I guess there's something empowering about having some absolutely horrible thing happen to you)。“在<生活向前冲>中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读罢<童年>,自以为这本书中阿廖沙的经历,便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何出此言?童年于高尔基,并非如他人一样无忧无虑、色彩斑斓.<童年>主要讲述了作者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直观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及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坚强.

    父子兄弟间为分家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错却被外祖父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外祖父剥削工人,六亲不认……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使得幼小的阿廖沙早早就领略到社会的黑暗与丑陋.

    高尔基在<童年>中曾这样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苦难之中,有人不堪一击,有人得过且过,有人选择放弃,也有人顽强拼搏,练就出坚韧的内心.而此时,苦难,也就成为了这些人成长道路中的一笔财富.

   英语口语考试的语音测试,是这么一句话: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而坚强的意志从何而来?苦难.恰似咖啡,哪怕放再多的牛奶或糖,也不会覆盖那或强烈或温和的苦味.若咖啡不苦,便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特味道.正如生活不可能一劳永逸,苦难总是相伴相随.如果人生全都是不经付出的快乐,那这种人生亦是不完整的.

    在寒冷中触及的一份温暖,才分外感动;在黑暗中艰难摸索的一缕烛光,才分外明亮.同样,在苦难中的幸福,才分外美好.

    苦难,磨砺出坚强与韧性,造就出成熟与不屈.苦难,是一笔精神财富.阿廖沙在苦难中成长,却最终战胜了苦难,收获坚毅,得到勇敢.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亚历山大一世….漫漫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例子.

    就让我用贝多芬的一句话来结尾吧:”苦难,是上帝的礼物.”

 ------------------------------------------------------------------------

一切都好

——读<童年>有感

    读罢高尔基的<童年>,除了感叹其悲惨的往事,透过社会重重的黑暗,整部作品仍然能让人感受到阳光般的乐观主义.面对艰辛、痛苦和屈辱,阿廖沙却能够满怀信心,奋斗拼搏,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实在不得不让人钦佩.

    说到阿廖沙如此乐观性格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外祖母.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阿廖沙的外祖母善良慈祥,坚强勇敢,日夜操劳却无怨无悔,现实残酷依旧保持向上的心态.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除了外祖母,当然还有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这些人,都给予阿廖沙以力量在生活的黑暗中仍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乐观和信心,使他逐渐成长.于是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与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当我们以微笑看待一切,就会发现身边一点一滴都是如此美好.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烛光.我想,乐观积极的精神便是那烛光吧.不易改变的是世界,可以调整的是你的心态:积极向上面对每一天,失意中坦然,困苦中从容,遇到挫折时,燃起希望.

    想起一部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印度电影,主人公兰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一切都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这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面对问题.”乐观的精神,正是一路向前的力量,如一盏烛光暖在心头,使未知的明天充满希望.

    阿廖沙在如此坎坷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相比之下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哀声载道呢?

    心中默念一切都好,明天一个微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