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默是金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初读书名,本以为乔纳森·斯威夫特仅仅是讲述周游各国的历程与感受,但当我翻开这本书阅读过后,才发现并非这么简单.
该书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他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体会过后,却能从中感受到与此同时,这部小说也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不是吗?游历小人国时,透过那些荒谬的逻辑,批判的是国王的自大昏庸;两党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影射的便是当年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政治;吃鸡蛋从大头还是小头敲开,则暗指天主教与加尔文教派的无稽之争…
飞岛国呢?且不说不着边际的科学研究,单说其对待属地居民的残暴态度就已经深刻揭露了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而大人国则寄托了乔纳森的政治理想: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富民强的社会、关怀民众体恤臣子的国王、体系完备的法律…还记得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时,国王对其营私舞弊、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原因何在?”人心的卑劣自私”.
被乔纳森富有想象力的文笔所深深吸引的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乔纳森的生平:青年时代,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后来,女王及其要臣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到柏林后,他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
不禁想:批判国家不齿的一面,揭露国家黑暗,是叛国?爱国?
美国政府或许会选前者吧.
爱德华·斯诺登——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项目的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到美国政府的通缉与指控.
但与此同时,为他声援的民众愈来愈多……
<Verax>——一部讲述斯诺登的纪录片,意为"说出真相者".——正如乔纳森,正如斯诺登,在国家的黑暗面前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无畏地站出来,以内心的正直与道德去揭露去控告,就像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所说,”显示出战场上的人们该有的勇气”.
马丁·路德·金曾言:”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沉默如漩涡,选择沉默的人越多,从漩涡中挣脱出来打破沉默就越难.乔纳森与斯诺登的不沉默,相比之下是多么可贵.
透过小人国与飞岛国,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仅仅是揭露社会的勇气,更是”不沉默”的字里行间,那金子般的光辉.
---------------------------------------------------------------------------------------------
双曲线上的理想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格列佛游记>则以数次游历,带领着我们的灵魂去一次深刻的旅行.
<格列佛游记>主要讲述了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从小人国到大人国,再到飞岛国,最后到慧骃国,旅行才到此结束.
作为一部抨击社会现状的小说,尖锐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或直言相讥,或隐喻挖苦,或辛辣讽刺,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一起,以对比之强烈,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但是,无论这篇小说以多大篇幅批判小人国、飞岛国般的现实,旅途的最后,还是会有像大人国、惠骃国这样美好的地方.哪怕社会黑暗,依旧在心中点亮一抹烛光,留一方净土给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不放弃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正如陶渊明在浊世中的世外桃源,乔纳森则将理想社会寄托在大人国、惠骃国中——君主贤明,国泰民安,生活和乐,这不正反映了当时民众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吗?
即使在现代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例如"上访妈妈"唐慧,作为受害者的母亲数次上访,结果却被强加"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处以劳教一年半.本是维护正义,却屡屡败诉.历经数年,在社会舆论逼迫下胜诉,却连书面道歉的请求都被拒绝.
理想与现实,往往相差甚远.仍记得数学老师指着反比例函数图像时说:”正半轴的这条双曲线随着x的增大,会越来越接近x轴,但它们并不会相交,有缘无分.”我想,理想就像那双曲线,而现实则是x轴吧.
双曲线与x轴,或者说理想与现实,的确,它们至始至终都会有一段距离,但当我们为理想一点点努力,一点点付出的时候,就会发现横坐标在渐渐增大,看似遥远的双曲线,离x轴更近了一步…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从古到今,追求美好生活一直是人们不变的理想,我想这也是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力量.
即使一路坎坷,荆棘丛生,今天已遍地失望,但相信明天,相信内心的憧憬与理想.别忘了,还有惠骃国般令人向往的国度.
即使处于逆境,身处黑暗,直面残酷,别忘了,双曲线上的理想,正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