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在创作上是一流的艺术大师,这充分体现在《童年》中。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例如对于阿辽沙父亲的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以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得,他的光脚板的脚趾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的呲着牙吓唬我。”
以上一段话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地呲着牙”等等。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点评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让小说人物自己来说话,这是作者“文学是人学”的美学原则的体现。如文中写到继父用半价换取工人用血汗挣来的粮票时,有这么小小的一段对话:(继父接过粮票说)“一个半卢布。”“叶夫根尼·瓦西里耶夫,你就不怕上帝……”“一个半卢布”寥寥数语,一个寡廉鲜耻、眼中只有金钱的冷酷的人物跃然纸上。
大家一起去品味《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