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童年》 (读书笔记)

2011级(9)班[毕业] 王沛蓥 2013-08-05 14:39 阅读(180) 评论(0) 我的作文
       带着不安,我合上了这本书。因为从书的第一页就开始讲述死亡,直到最后一页,死亡一直萦绕整本书。死亡,在我们眼中,是恐惧,是忧虑。但是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阿廖沙面前,死亡,却显得极为平常。  
       第一页就讲述的是阿廖沙爸爸的死。几天后,阿廖沙刚出生的弟弟死了。阿廖沙来到外公家后,他的好朋友小茨冈为舅舅搬十字架时,活活地被压死了。彼得伯伯被生活所逼铤而走险,结果死在了后院的洼地里。 阿廖沙的妈妈一直受病痛的折磨,也死去了。
       死神萦绕在阿廖沙的身旁,亲人死了,朋友死了,邻居也死了。有的死于人祸,有的死于病魔,有的死于抗争。死亡,带给孩子的是恐惧,是忧虑。一个幼小的孩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直面死亡。这并非是作者刻意安排,而那完全是现实生活。这一次又一次的死,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不公与黑暗,看到的,是旧社会人们生活的惨淡。一部小说中不至一次地出现死亡,并非是偶然,而是人间悲剧的缩影。虽说人固有一死,但每个人死的都要有价值。阿廖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看到的就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死亡,在他的眼里就像家常便饭。难道底层的人,就应该没有生命的保障吗?难道那一条条生命无论怎么样,都无所谓吗?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生活现状。
       现实总是残酷的,社会现状就是这样。阿廖沙就只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过阿廖沙是坚强的,他并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不断地与黑暗的现实作斗争!他并没有流泪,而是顽强地活着!他虽然不能做些什么,但是,他仍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乐于助人,分得清美与丑、善与恶、假与真。死亡,虽在阿廖沙的眼里变得平常,但是死亡,更让阿廖沙的变得坚强,变得成熟。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福与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就让我们勇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迎接美好的明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