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美好时光,但对于阿廖沙来说,却是一段悲惨而难忘的回忆!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文中的阿廖沙是个不幸的孩子,他三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人。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甚至有一次,外祖父把阿廖沙打到失去了知觉,最后大病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呢?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没有像阿廖沙那样生长在一个黑暗和充满暴力的家庭里,我们的家庭是幸福的。但年幼的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我们却不知足,想要更多美好的东西。在家里,我经常对父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要父母来为我们遮风挡雨,从现在起,我们是时候要到“人间”去闯一下,体验一下“人间”的乐趣。
在黑暗的背后,总会出现一丝光明,我们也要对不堪的现实充满信心,我们要相信光明总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