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童年》
主要内容:阿廖沙3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随后跟着母亲和外祖母到外祖父的家里。那个家有很多人,但他们都在冷漠和仇恨中度过日子。尤其是两个舅舅,自从母亲回来后,就每天都在闹分家。外祖父脾气很暴躁,经常打人。有一次,阿廖沙亲眼目睹了外祖父用浸过水的树枝打雅科夫舅舅的儿子,令人毛骨悚然。后来,因为阿廖沙用染料染了桌布,被萨沙告密,因此他被外祖父狠狠地用树枝抽了一顿,接着就生病了。生病这几天,外祖父来看我并与我聊天,外祖母来照顾我,而“小茨冈”也常来和我说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二章。
精彩片段:外祖父向她扑过去,将她掀翻在地,从怀里把我抢了过来,朝长凳走去。我在他怀里奋力挣扎,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他怒吼一声,把我紧紧地夹住,恶狠狠地将我撂在长凳上,摔破了我的脸。我记得他粗暴地喊道:“捆起来!打死这个小崽子!……”
……
生病的那几天,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别感觉。打那时起,我便怀着恐惧的心理观察人们,就好像是我心上的表皮突然被人撕开了一样,对于一切的屈辱和痛苦,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我都变得敏感起来,并且使自己饱受折磨。
阅读感悟:重新阅读这本书,仍然对阿廖沙深感同情。3岁就要在一个这么黑暗、冷酷的环境下生长,以一种恐惧的心理去对待周围的人。从书中可见,阿廖沙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因为他一直在关心被人们误埋的两只小青蛙。而他也是一个很绝强的孩子,在外祖父要打他的时候,他“在他怀里奋力挣扎,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外祖父的家是一个充满了仇恨的家,但幸好有外祖母在,阿廖沙才能坚强地生活下去。书中显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在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下,换做是我一定会崩溃的。很幸运自己活在21世纪,即使现在还残存着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但相对与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已经好一万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