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2013暑假作文

2011级(3)班[毕业] 王敏学 2013-08-21 14:57 阅读(179) 评论(0) 我的作文

读《童年》有感

    夏日炎炎,蝉的叫声此起彼伏,未免令人有些心烦意乱,但一拿起书,那些嘈杂似乎都消失了,一张由文字交织成的网把我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它的第二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一章主要写了阿列克谢来到,外祖父家之后,发现外祖父家中的舅舅勾心斗角,重钱财不重亲情的可恶嘴脸。外祖父还因为阿列克谢因好奇把一张桌布拿去染色而大发雷霆,把阿列克谢狠狠的揍了一顿,使得阿列克谢病了一场。然而,在他卧床期间,外祖父常来看他,给他带好吃的,给他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让阿列克谢发觉外祖父还是不太胸恶的。阿列克谢还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伊凡,伊凡在阿列克谢挨打时替他当了一阵子,还开导阿列克谢。

我感受到阿列克谢幼年生活的悲惨,他外祖父家根本没有一点温暖,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只有他的外祖母真正关心和爱护他,是他童年时代唯一的保护人。外祖父对他的凶狠也令我深深胆寒,而阿列克谢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他外祖母给予他的力量是功不可没的。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不仅培育了他对民间文学的热爱,而且使他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令人窒息的天地中成长,在苦难的童年中成长,主人公的意志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生活是一条河,那么阅读就是水里的一条小鱼,有了它,水才能活泼欢乐地流向远方。

 

 

 

 

读《童年》有感

下过大雨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天空的蓝宛若没有干透的油画颜料,厚重而瑰丽,在如此美丽的苍穹之下阅读,是一件再愉快不过的事了。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在父亲逝世之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辛岁月。

故事的第三章主要写了伊凡与阿列克谢之间的友谊。伊凡是一个弃儿,但他有一双金不换的手。外祖父在节日晚上出门做客,而外祖母就会在家摆上一桌丰盛的茶点,伊凡跳的舞热烈奔放,雅科夫舅舅谈的吉他动人抒情,外祖母也来小试身手。伊凡每到星期五就会替家人去集市“采购”——大部分东西都是偷来的,伊凡说他只是为了解闷而阿列克谢也没有因此疏远伊凡,反而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与伊凡的友谊日渐加深,阿列克谢也因此快活了一些,伊凡仍替阿列克谢挨几下无意义的打,可惜好景不长,伊凡在一次工作中逝世了。

、阿列克谢就这样失去了他的第一个朋友,我深深为他感到惋惜。《童年》运用了多视角的描写方法,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交替使用,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令人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了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的那个又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阅读史黑夜里的一盏灯,提着它,你会走得很远。所以我应该坚持阅读,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想着我的理想坚定的走下去。

 

 

 

 

夏天的故事

夏日的夜晚有些闷热,我静静的坐在窗台上,月亮俏皮的躲在云层之后,星星在更高更远处依稀闪烁着,一阵清凉的风吹来,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炎热的上午······

那天是周六,全班同学都回校跳绳——下个星期班上要举行跳绳比赛。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都到齐了,却发现,没有拿绳子!

要想从办公室取出绳子,就必须去老师家拿钥匙,可是由谁去好呢?虽说路并不遥远,望着热辣辣的太阳,几个想到办法却迟迟没有付出行动的同学面面相觑。这时,我自告奋勇道:“我有单车,让我去吧!”

我跨上单车一路飞驰,行道树朝我微微侧目,似乎在问我:“你急匆匆的,上哪去啊?”太阳不遗余力的烘烤令我很快便汗流浃背了,心里却想着:要快点再快点,尽量不耽误同学们的时间。老师所在的小区我从未单独去过,一路上问了好几个人,总算摸到了老师家。拿到钥匙后急忙赶回学校,满心欢喜的把钥匙交给了同学去取绳子。虽然没什么人对我表示赞赏,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为班级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笑吟吟的来到一个最近很是要好的同学面前,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功绩”,不料她却说:“你好意思吗你,这么久才回来,你知不知道你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我说:“我不太认识路嘛!”,“那你就让别人去呗!”旁边一个同学也附和道。她们的一席话,好像一碰冷水,将我从头浇到脚,彻底带走了我酷热难耐的感觉,笑容瞬间如果冻般凝固在了脸上,我郁闷的离开了他们,像无头苍蝇般四处乱走,没有勇气多看她一眼。

这时,你迎面走来。你是我多年的好友,可自上了初二一来,人缘极好的你有了别的朋友,我便觉得你冷落了我,于是我不禁想避开你,暗自担心你是否会像那位我自认为很要好的同学那样鄙夷我,正想转身离开,你却像往常一样上前来拉住我,关切道:“你怎么啦?”,看着你清澈的眼眸,我的眼眶顿时湿了。听了我断断续续的诉说之后,你拍着我被汗浸湿的背,微微一笑道:“你受委屈了,不过,我不是还有我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么?”你的安慰好似一个暖流包围着我又好似一支箭那个,此在了我的心上——想起我对你的误解,心里一阵愧疚汹涌而来。你的笑颜如此灿烂,令我的心情渐渐平复。

夜色渐浓,再次仰望那灰色的苍穹,如瓷盘般的月亮从云多利探出头来,月光如缕缕丝带从楼宇的间隙洒进了窗台,也洒进了我的心,这个夏天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你与我之间纯洁的友谊。

任时光荏苒,你我的情意永恒。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夏日的清晨有些宁静,又有些清爽。橘色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泛出点点金色的光芒,而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五章中,天空一片阴沉,整个地域笼罩着阴冷的气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朱赫来为了逃避追捕而借住在保尔家,那几天对保尔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冬妮亚还邀请保尔去她家,未料冬妮亚是想介绍几个保尔平日所痛恨的“老爷家”的孩子给他,保尔十分不快的离开了,在离开的路上,他遇见了朱赫来,朱赫来被士兵押着,于是保尔十分勇敢的冲上前解救了朱赫来,却被维克多——保尔的宿敌得知了这件士兵告发了保尔,保尔便被送进牢中,惨受彼得留拉匪兵的严刑拷打却没有泄露任何秘密。

这一章让我感受到朱赫来对保尔引导的重要性,以及保尔极高的悟性和他的勇敢。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刻画人物,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塑造了典型人物。小说从十月革命前的1915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20年代末开始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保尔的活动思想发展都是在这如此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其英雄业绩,性格,也是在一系列激烈的斗争中显现的主人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创造者之一,他的命运与苏维埃政权的命运息息相关。

太阳在东方舒展着自己的身躯,向大地撒播着温暖······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的暑假,除了写作业、学习之外,最好的放松方式便是阅读了。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我翻开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九章。这一章主要写了保尔因为打战受伤而住进了医院。保尔靠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与意志力活了下来。照顾他的女医生的日记描述了保尔使如何熬过这一关的:保尔被送入一个都是可能逝世的人的病房里,但保尔没有死,他换绷带时的强大忍耐力令医生惊叹;上碘酒时他紧绷着身体,默不作声,若是他呻吟了,准是昏迷过去了。冬妮亚还来医院看望他,出院后,保尔带着冬妮亚去了共青团的全体大会,由于冬妮亚衣着光鲜,像个资产阶级的人,受到了他人的排斥,令保尔十分难堪,与冬妮亚之间的友情开始破裂了。伤还没好透,保尔又从新投入了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他一度失去了知觉,但他任然热情不减,马上按照领导的指示投入另一份工作中去了。

这一章让我深感保尔的坚强,用来形容他的其余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文章巧妙的利用日记来刻画人物,使人物丰满感人,从侧面烘托主人公的人格,记述了保尔在疗伤过程中表现出的超人毅力。我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保尔的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我应该学会迎难而上,以强大的毅力坚持前进,直到冲破迷茫,迎来柳暗花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即使你不复存在,而仍能用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世人服务。”我想,他做到了,他所创造的保尔的形象深深留在了曾今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们的脑海里,他是幸福的。

 

 

 

我要为贵州的风景唱首歌

这个暑假,我有幸可以去到贵州,欣赏它独到的美。——题记

贵州的一部分位于云贵高原,因此地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有数条河流冲刷形成无数峡谷,贵州风景之美丽,让我不禁想为她唱一首歌。

镇远古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走出火车站,我就被他的古老气息所包围。覆盖着灰绿色瓦片的房顶两侧呈品字形,与远处连绵不绝得黛青色山脉互相掩映,在朦胧中显得有些不真实。入住的客栈也是装修的古色古香,旁边便是著名的舞阳河,下午的阳光照在碧绿的河水里,身绿色的水草在水中轻轻漂浮着,舒展着自己柔软的身躯。谁都可以想象得到,清澈溪水字样的水槽中,藏着多少小鱼小虾。岸边的垂柳下,是一套套雅致的木制桌椅,买当夜幕降临,桌上就会摆上一盏造工精巧的小灯或是一支烛光摇曳的蜡烛,给人以一种烂漫祥和的气氛。当第二天早晨的阳光温热的笼罩着小镇时我便起身,为的就是给这里的雕花窗、碧瓦飞甍、石板路,用我拙劣的画工画一副素描。就这样,在晨光熹微之中,我把这里风景用我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给这里的风景唱了首歌,一首永存于心中的歌。

如今,我翻开那页被我修改过数次的素描,上面依稀透出镇远古镇的古老气息,,石板路旁的垂柳似乎拂过了我的双眸·····

 

 

 

我与猕猴的亲密接触

那天,贵州省府贵阳的天空阴冷阴冷的,但我们还是按照行程来到了黔灵公园。还没来到大门,雨便如银丝一般细密的垂落在地上了,公园里人头涌涌,更令我心中的烦闷加剧了。

这个公园对于我来说很无趣,唯一的看点就是猕猴,但在这么多人的公园里,能有几只猕猴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他自己而被雨水弄湿的水泥路来到了猕猴观赏园。雨渐渐停了,阳光悄悄探出头来。咦?那只蹲坐在屋顶上的毛绒绒的棕黄色动物不就是猕猴吗?只见她悠闲地边吹着凉风,便用两只想电灯泡一样的眼睛好奇的打探着游人。我惊讶的示意妈妈快看那只猕猴并给它拍照,可还没拍到它就离开了,我失望的看着妈妈。妈妈则说我是大惊小怪:“前面还有更多的呢!”果然,再往前走几步之后,我看见了好多只猕猴!大概是刚才看见的那只猕猴给它们通了风报了信吧。望着那些可爱的猴子,我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

你看!一只母猴抱着她的孩子,在路边捧着游人喂给她的脉动一阵猛喝,那着急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生怕别人抢了他的。大概“猴急”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吧!

你看!一只小猴正站在一个男孩面前,眼巴巴得等着男孩给他花生吃,男孩也毫不吝啬,拿着一大包花生,用手递给小猴吃,小猴吃的津津有味。

你看!一只母猴同样抱着一只小猴,为这一瓶凉茶急得团团转,最后他使用蛮力把瓶子咬破了,几滴饮料流了出来,她便乐滋滋的爬到树上享用去了。

从公园里出来,心里的烦闷早已消失,这还得感谢几只猕猴,是他们让我度过了妙趣横生的一天!

 

 

                 读《骆驼祥子》有感

窗外,雨正“哗啦啦——”的下着,雨点儿敲打着窗户,发出“嗤嗤——”的声响,令人担心窗户是否承受得住。而在《骆驼祥子》的第十八章中,骆驼祥子遭遇的那场倾盆大雨,所带来的伤害是如今远远不能比的。

第十八章主要讲了祥子与虎妞结婚后,所租住的院子里人们的生活情况。六月的热让所有人都沉不下起气来,虎妞与小福子成了好朋友,二强子和祥子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想回家,天气热的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坐着都会出汗,连风都是热的,喝下去的水也会马上变成汗,人们都盼着能凉快些。雨来了!这场雨可谓是来得及时且声势浩大,把城镇变成了一个水世界,还差点把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子下垮,雨浇在人身上,是人害了病——祥子便是其中之一。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期,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旧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为自己买车的梦想付出了诸多努力,在烈日下,狂风暴雨下都没有停止过出车,在暴雨之中拉客时客人也毫不关心祥子,仅是叫他快走,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多付一个铜子。我深感当时贫苦人民的悲惨。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根本没法比,而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发的生活环境,并且,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雨渐渐停了,这对于我来说无足轻重,而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便又是几个人的逝世······

 

 

 

 

读《骆驼祥子》有感

暑假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自然要好好利用,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对于我来说,书中自有清凉气!

《骆驼祥子》的第二十三章主要讲了祥子再苦寻小福子一家未果之后,在街上遇到了小马儿的祖父。他告诉祥子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还指点祥子到白房子找小福子。祥子在第一时间赶去了白房子,却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死了。祥子的心凉了,他开始堕落了,开始得过且过了。把东西变卖成钱,很快又花了出去,怎样能多占一点便宜,他就怎样办。成为了一个又瘦又脏全然不顾体面的低等车夫。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根本不可能的。《骆驼祥子》呈现出一段历史的社会剪影,一个车夫的悲惨世界。我为祥子而感到痛惜。他本来是一个多么要面子,老实的车夫,而陷入了自我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成为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堕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的,别人的诱惑与欺骗让祥子对自己的愿望死了心。

书籍把我带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领略了不同的风采。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阅读是永无止境的,阅读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有时间,当然要拿出书籍来好好犒赏一下自己的“胃”。

在第一卷之中,作者作为一名医生出海,由于海上船只失事,唯有他泅水逃生到了利立普特境内——小人国。在小人国,作者因性格温顺而的皇帝欢心,给皇帝当一种极不寻常只为了寻欢作乐的游戏的道具,还为皇帝抗击敌人。皇后寝宫失火,作者用尿将其扑灭却受到皇后的记恨,最终被莫须有的罪名逃到了以求和的敌国,在经历的一些困难之后,安全回到了祖国。

在这一卷中,我为皇宫贵族的寻欢作乐的方式深感恶心,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病态。一些大臣在暗中陷害他人的行为也令我十分反感。这一卷被认为是当时英国的缩小版,尤其是作者用尿扑灭利立普特后宫的大火后烦躁皇后记恨。这种冤枉事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发生过,且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全书的虚构于细节的真实结合完美,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的主义力量。

我会继续阅读,用精神食粮来填充我的“胃”。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很有趣的幻想讽刺小说,它记录了由作者斯威夫特在“行万里路”之中的奇遇。

《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智马国游记主要讲了作者出外航海,却被船员遗弃在了一块无名陆地上,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国家,主人是智马——一种很不寻常的马,畜生是“野胡”——所谓的人类。那里的智马极有修养极具美德,在其统治下的国家和平美好——不用担心被人陷害或欺骗。而且与他的马主人交流自己国家的状况,法律与战争发生的原因,宫廷中首相大臣的性格等等。可惜好景不长,作者接到主人的通知,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作者十分伤心的回到英国,好长一段时间才适应与“野胡”一起生活。

第四卷令我感到作者深深的讽刺意味,以及对美好品德、优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的各种行为的批判与不满。《格列佛游记》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和巧妙的情节设置,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他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如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讽刺小说。这一卷更像是一部寓言,充分的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升华,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批判。

跟随作者的脚步,关上各种不同的世界,是一件乐事。

 

 

 

 

 

 

 

 

读《亲情的N次方》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为《亲情的N次方》,读完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达达老师”和他的“好孩子”们在荔岛中学共同度过的激情岁月,当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欢笑,深思,流泪的励志故事。

书的第一二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主要讲了班主任达达在开家长会之前,向学生们征求他们对自己的家长的意见,建议与感想,学生们对达达表示了莫大的信任,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家长会之中,达达便向家长们提出了学生们的意见:1.“不要把我和别人比较,我不会因此改变多少”,2.“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请体谅我的梦想”,3.“成绩好不要一声不吭,成绩差也不要冷嘲热讽”,4.“希望在说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能认真听,尊重自己”,5.“不要批评自己的朋友和唯成绩论”······

我觉得,这些是我们学生的肺腑之言,也是大部分家长的“通病”。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提出来,是十分适合的,因为家长很信任老师。当然,达达是一个好老师,理解自己的学生,爱护自己的学生,能拥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们莫大的幸福。这本书较贴近我们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果说家长们真的能听取孩子们的意见,估计现在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厌恶学习、老师、家长的学生了吧。

《亲情的N次方》大部分讲述的是亲情,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对孩子严厉也不过是为孩子着想,只不过有时因为“恨铁不成钢”一类的原因而对我们太过严厉,或是教育我们的方法不对,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罢了。这时我们就应该勇于沟通,善于沟通,从而得到双赢的局面。我们也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将来可以独闯天下,孝敬父母才是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回报。

阅读与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这永无止境的探索之中,周围的人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与关心,我们当然要不负众望,勇于探索,不断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