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童年》读书笔记

2011级(12)班[毕业] 陈琪琪 2013-08-21 21:36 阅读(218) 评论(0) 我的作文

《童年》出自于高尔基·马克西姆的手笔,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列宁口中的“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童年》这部小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小人,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恶。

《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例如外祖父在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他猛一翻身,挥起拳头,吧哧一声打在他的脸上”等,文字虽然简短,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的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为《童年》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家运用真实地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它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所以,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因而,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罗斯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