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像以往一样无趣,李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出门写生,我们的路线是中山公园,石龙博物馆,竹器街,中山老街最后是东江码头。时间是八点半至十二点。
我在清晨的露水清香中醒来,暖暖的太阳悠闲的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上,我赶紧起来洗漱好就出门了。我匆匆忙忙的去哪?当然是到中山公园那儿集合准备写生啦!
伴随着小鸟的鸣叫我走进中山公园,空气中充满了树叶的香味,来到指定地点一眼就看到壮观的双龙壁,每次看到这个石雕就会暗暗感叹制造者的鬼斧神工。渐渐的同学们陆续到齐,大家马上就进入了状态,认真的画起来,我也拿起画纸和笔“刷刷刷”的画起来。不一会我端详着手中的画‘这……这到底是龙还是蛇?’我沮丧的低下头,只差没有露出两束鬼火了。我瞄了一下旁边的同学,他们都画得七七八八了,而自己连个雏形都没有。他们多么认真啊!连密密麻麻的龙鳞都画的有模有样。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拿起我的画本说道“只要留意主要细节和中心点就可以了,其他不重要的能省略就省略。”说着说着就开始画一棵树,老师画的惟妙惟肖。树叶的间隔,形状都和真的差不多,好厉害!
这时远处的歌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悄悄地走了过去生怕打扰了他们。虽然老人们都不是特别专业的歌剧演员,但是他们演奏乐器的水平,腔调和专业演员有的一拼。周围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声音也非常吵杂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老人们的兴致,反而越长越精彩。
九点多钟时,大伙来到石龙博物馆。里面弥漫着历史的古老与沉重,以前的历史历历在目的呈现在眼前。锈迹斑斑的铁器告诉我们他们早已饱经沧桑,几十年前的工业本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看就知道这是工人们长年累积的工作经验。旧国时代的战争,工业变化,改革开放等都未能击垮小小的镇子就别说现在能打到坚硬无比的石龙了。这些都是未被人们遗忘在岁月长河中的史诗。
不一会,我们从博物馆出来一路走到竹器街,用竹子做的上商品琳琅满目,又挂着的,又放在地上的,一条小小的街道人来人往,这些都是人们一竹一木做成的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他们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勤劳的心。小到扫把大到竹梯,都做别具一格。我们挥着手中那可爱的画笔在纸上灵活的蹦跳着,一个个立体的物品都被大家画在了纸上。大家都发挥的不错,把各种各样的商品都画的极像。
而到了老街,先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旧式房子,风轻花落定,时光塌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而去,可带不走百姓心目中的印象。虽然这些房子不像故宫一般琼楼玉守,飞阁流丹,可是却古朴典雅,美轮美奂充满了民风气息。它们接受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拆迁的厄运还依然屹立不倒,这说明了古代人们早就有高超的建筑水平,野生的小花小草更为这份古老增添了自然的色彩。
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来到了东江码头,东江从涓涓细流道滔滔江水不容易啊!江风扑面而来,好清爽!我缓缓闭上眼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虫鸣声,水流声和在一起成了一首自然狂想曲。我们坐下来细细观察着轮船结构又要动起手中的笔开始品味绘画的乐趣。一路走来看到历史的点点滴滴,突然灵感浮现写出了几句话:见光阴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望日月如梭。看似沧桑又何为?
结束了写生活动,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旧国的饱经沧桑猜得到如今繁华和平的过程,这些历史应该永垂不朽,应该永远活在人们内心深处,应该用我们手中那活动如精灵般的画笔续写辉煌的历史,再造今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