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于1954年—1966年,傅雷写给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大儿子傅聪,洋洋万言,字义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而感动。心中有对过去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的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的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个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