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春夜-王安石

2013级(11)班[毕业] 邓逸轩 2013-10-12 22:50 阅读(221) 评论(0) 诗词鉴赏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赏析
(一)整体评说。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其实不看作者的写诗背景,单独看诗,是看不出这是怀念亲人的。但从诗词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因为心里惦念着某事或某人,显得睡卧不安。 
(二)写作手法。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词一贯含蓄的作风。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此诗还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单看这句,是看不出在写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诗句比较普通。金炉香尽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尽了,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写夜,基本上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描写风的”“。从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因为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只有春风才。诗的前两句合起来,是先,不是先,显得比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比较出彩的。因为诗词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为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王安石在这里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机。至于什么玄机,作者在诗里未点明。读者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就是——亲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虽说月移花影属于俗词俗句,但写景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睡,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缘故。 
总的说来,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