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凿壁偷光》

2013级(9)班[毕业] 陈晓澄 2013-11-02 16:34 阅读(187) 评论(0) 诗词鉴赏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
  ⑿遂:最终
  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