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专横暴躁。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争吵、斗殴。他的母亲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后来,外祖父招了了房客。叫“好事情”,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想一个人单独生活。母亲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便到“人间”去谋生。
和他相比,我们很幸福。我们可以去上学,而不用为此而担心学习的费用问题,这难道不幸福吗?我们没有专横暴躁的外祖父,我们拥有的是关心我们,疼爱我们,为我们着想的亲人,这难道不幸福吗?我们拥有美好的家庭,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拥有着一件件帅气的,漂亮的衣服,这难道不幸福吗?而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能有出息。这和他们对我们的付出相比不是显得不值一提吗?让我们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