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读《童年》后感

2013级(4)班[毕业] 袁汶谦 2014-02-17 21:23 阅读(147) 评论(0) 我的作文

读《童年》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得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惨,生活非常艰辛,而我们在这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可以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开口的生活,可以学习新知识,还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健康成长,这样一对比,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