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以为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很无奈。
其实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就是有时会想不开。
我们迷惑:为何父母总是和我们的想法相反。当我们认真读书的时候,会被责备“读死书”;而想帮父母做家务事,却又被好言相劝:“不用了,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纵使我们明白父母的出发点永远是好的,但我们只能在父母的照顾下烦恼的活着。
其实考试没什么不好,就怕有时成绩太差。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本身是个好事,可某些老师,家长视考试为“法宝”,视分数为“命根”,迫使我们不得不在痛恨这件“法宝”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命根”而拼命。分数高,在家的地位如泰山;成绩差,迎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责骂。于是我们在长辈对分数的重视下艰难的活着。
其实我们不恨批评,就怕罪名张冠李戴。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尝过被老师冤枉的滋味,那种苦水无处倒的感觉,让人倍感委屈。固然个人有个人的缺点,有时要通过老师的批语才能察觉,可如果自己没有错,却因老师的误判被叫到办公室去训一顿,那多么不值得。不过两种人例外:一种是聋子,二是习以为常的问题学生。可那毕竟是少数,于是我们只能在老师的训话中委屈的活着。
其实我们也很爱老师,老师永远是学生最尊敬的人,因为他们传授知识,让我们成长。可讲台上那一张张板着的脸,实在令我们很失望,无法提起那份喜悦的心情。我们要的不仅是良师,也需益友,更愿意享受老师生活中的那份温柔。我们便在对老师的期望中矛盾的活着。
其实生活多姿多彩,单调不是我们注定的节拍。
看着一副副痴呆的面孔,实在无法相信这都是我的同龄人。是家长的“望子成龙”,老师的“恨铁不成钢”,让我们过早与童年说了再见,却不能有怨言。我们只能把不满埋在心中枯燥的活着。
其实学习并不是很苦,如果家长的目标涨的不那么快。
学习的乐趣我们懂,却不懂为什么父母的要求像出租车上的“计价表”一样不停跳高。这样,我们的笔用完了一支又一支,桌上的书堆的越来越高,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我们不能改变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只好在高要求的成绩单后拼命地活着。
其实没有人不愿泛舟书海,可这个年龄不贪玩才怪呢!
其实我们并没有冷眼看世界,或许因为满腔热血无人喝彩。
大人总说我们忧郁,冷漠对待生活,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我们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难以倾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