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 册

我们在哪儿

2013级(11)班[毕业] 陈珊珊 2014-07-05 11:23 阅读(761) 评论(15) 作品转载
      有一段时间,国人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了曹操墓身上,一段时间曹操墓名列近阶段网上点击率前五名......而此时,我不禁寻思:面对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望东汉末年,曹孟德这一“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杀吕布,伐袁绍,征张绣。战赤壁,虽未能一统天下,却也成了历史的一座丰碑。可令人担忧的是,时下的许多人选择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心安理得地“啃老”。只要遗产不朽,就可:“不劳永逸”。有的学者文人,竟把学术界与文坛当成“名利场”,在文化遗产的绸缎上绣上花纹,钉上纽扣,然后穿在自己的身上,自以为光鲜夺目。
      除去这些行为中的经济底色,问题更多的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误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真正的文化遗产不是具体实在的物质,而是那长留心中的精神。无奈许多人却以为只有手摸得到的物件才能承载历史,成为文化产物。于是就有了虚妄编造的“孟获碑文”,于是就有了一个名人三地争抢的搞笑场面,于是就有了学者预估曹操墓不菲的价值......
      殊不知,文化产物不是在苏富比或佳士得那价值超过80000万的古董,也不是地下沉睡千年的古墓,而是能激励我们前行的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和高贵的灵魂。因此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不能限于偏执的泥淖,否则我们就会忘记今世的发展。
      今世的创造便是后人所谓的文化遗产,难道我们可以让后人面对我们的这一段历史文化空白而不知所措?所以,我们不能做文化遗产的“啃老一族”,不要因为一个曹操墓,就掂量着它值几个亿,想着如何享受,而更应科学地继承它,继而创新。
      当好莱坞的《2012》《阿凡达》等一系列富含对未来憧憬的元素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的诺贝尔奖被西方人高高兴兴捧回家的时候,我们在哪?我们是否还抱着“古人”不放?还有人由此看见“盗墓鼻祖”,在网上掀起“盗墓热潮”,这种行为算不算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的行径呢?
      我们该醒醒了,该去创造我们的时代,使我们的科学与文化得以创新,只有如此才可能让世人有品位、无铜臭地看见“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扬鞭”,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是“换了人间”的和谐社会。这才是真正的继承。
评论
 
同学:陈晓澄 评论于 2015/10/27 23:57:34 
写的真不错,赞一个,我要像你学习,一起加油!
同学:翟伟成 评论于 2015/10/27 22:19:02 
文章思路清晰写的不错,运用环境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同学:陈耀江 评论于 2015/10/27 22:11:29 
形容的真好,你真厉害,我很佩服,我们一定要继承和谐社会。。。
同学:戴思龙 评论于 2015/7/27 21:36:03 
这是转载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喂...........................
同学:戴思龙 评论于 2015/7/27 21:35:22 
网上搜的..............................................................................
同学:熊祥 评论于 2014/12/31 22:45:38 
学姐,你真棒,我们要向你学习
同学:王浩轩 评论于 2014/9/15 9:28:01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同学:许桂鑫 评论于 2014/9/15 9:17:57 
good ! 很不错 写的太好了 我要向你学习!
同学:周泳汝 评论于 2014/9/11 8:21:52 
同学:吴嘉玮 评论于 2014/9/10 15:37:00 
真的是好棒,不得不赞一个,希望你能继续发挥,我支持你   (初一10班吴×××)致上
同学:周梓聪 评论于 2014/9/10 14:51:57 
形容的真好,你真厉害,我很佩服,我们一定要继承和谐社会。。。。
同学:周梓聪 评论于 2014/9/10 14:51:57 
形容的真好,你真厉害,我很佩服,我们一定要继承和谐社会。。。。
同学:邓锴 评论于 2014/9/9 11:41:03 
同学:邓锴 评论于 2014/9/9 11:40:56 
你写的可证号啊你写的可真好啊你写的真好啊
同学:熊堃宏 评论于 2014/9/9 11:28:10 
文章风格新颖,令人深思,值得我们初一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