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民族习俗在过节时最能体现出来,我来自湖北省,长江中下游平原。虽是湖北省,可俗话说得好,“十里一风,一风一俗。”所以生在黄冈市的我,家乡有着独特的民俗。
过春节之前,小年 农历(下同)腊月十三、二十四谓之“小年”。从此日起,开始杀年猪、办年货、打豆腐、扯挂面、扫扬尘、洗衣被、操办年事。是日夜,备酒菜、香烛,“送灶神”、“接祖宗回家过年”。人称灶神为“司命菩萨”,俗传它是天宫的使者,对人间体察民情善恶。是夜返回天宫回报,人们设祭送行。祭品中特置糕粑、米糖。用意在以粘灶王爷的嘴和牙,好让他只讲好话不讲坏话。祭毕,揭去灶神的旧纸像,换上新像,又拟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从此夜起,灶头上点盏麻油灯至正月十五。
接祖宗回家过年的方式,置一桌酒菜,摆酒杯十只,筷子十双,家长斟酒、燃香烛曰:“某祖、某祖回来过年”。
春节 又称“大年”。过大年尤其隆重。庆贺之度贫富大殊,但年胜年的希望相同。欢庆方式——吃年饭(也叫“还福”、“吃团圆饭”) 时间一般在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晚。三十早晨吃年饭的人爱“比早”,许多家吃完时天还未亮。还福时家中菜肴,尽其所有。富家过年大鱼大肉,贫家萝卜、豆腐和几块猪肉而已。不管菜肴如何,一家人最好一个不缺。吃前燃放鞭炮、祭供祖人,并关闭大门,吃过再开门。这一天尽说吉利话(如把鸡蛋叫“元宝”,不得说“鬼”、“病”、“大肉”等)。为避免儿童哭闹,尽量满足其要求。且在此之前于门、墙上贴“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不忌童言”的纸条,有的甚至用鞋底把孩子的嘴揩一下。做年饭的炉灶柴火任其烧完,不能退出,否则有“退财”之忌。
年饭前后,打扫庭衢,备足食用水,并放鞭封井。此后一两日不担水、不扫垃圾、不泼水室外。此习俗今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