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形象,对他的书籍,我更是了解得迷迷糊糊。在暑假里,我翻出了这本尘封多年的《朝花夕拾》仔仔细细地再次品读了一番,感受他那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发现以前不懂的突然间懂了许多。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但其内容全是他幼年时期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鲁迅的童年时期,是丰富而富有内涵的。虽然不愉快的事情总是会发生,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在这本回忆散文集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上学期中,老师就带领我们仔细认真的品读这篇文章,现在再读一遍,不觉多了份新鲜感。鲁迅幼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让我颇为羡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生活环境所感受不到的。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体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其次印象深刻的便是《父亲的病》,鲁迅的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年幼的鲁迅把痛苦埋在心中,憎恨着几位“名医”的心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不禁颤了颤。
《朝花夕拾》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是想怒藏得更深。怪不得当年毛主席给予其如此崇高的评价,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看完了这本书,我相信每一个人对鲁迅先生的敬佩更是增加了几分。